保定市旅游概況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東抱白洋淀,與京、津呈三足鼎立。歷來為軍事重鎮,曾北控三關,南通九省,宣化、大同為之屏障,倒馬、紫荊、龍泉三關為之阻隘,聯絡表里,翊衛京師。清代以來至公元1968年前,近300年為直隸和河北省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2004年被公布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保定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13°40'—116°20',北緯38°10'—40°00'之間。北鄰北京市和張家口市,東接廊坊市和滄州市,南與石家莊市和衡水市相連,西部與山西省接壤,總面積22112平方公里。轄新市區、北市區、南市區3區,涿州、高碑店、定州、安國4市,清苑、滿城、徐水、安新、高陽、唐縣、淶源、易縣、淶水、定興、容城、雄縣、順平、阜平、望都、博野、蠡縣、曲陽18縣。總人口1077萬人,約占河北省人口的六分之一,為全國第四人口大市。保定市由43個民族構成一個大家庭,被列為河北省民族工作重點市,少數民族人口163522人,占全市人口的1.6%,分布在全市25個縣(市、區),分布特點表現為大分散小聚居,其中萬人以上的有易縣、定州、淶水、定興、徐水。全市共有3個民族鄉,38個聚居鄉(鎮、街道辦事處),182個民族村。
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分山區和平原兩大類,各約占1/2。境內群山西峙,沃野東坦。山區按高程及地貌劃分為中山區、低山區及丘陵三類。西部為中山區,總面積6790.5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0.7%,海拔高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為阜平縣歪頭山,海拔2286米。中山區東南部是低山區和丘陵區,呈條帶形,總面積4197.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8.98%,海拔高程除狼牙山1105米外,一般在500至1000米之間,丘陵區海拔一般在100至500米之間。平原區系由大小不等的沖積扇構成,自北、西、南三個方向,向東部白洋淀傾斜,按其成因分山前洪積平原、沖積平原及洼淀區三部分。境內河流主要為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流經東北部邊界。大清河主要分為南北2支,長10公里以上的山區河道有99條。南支主要有潴龍河、孟良河、孝義河、唐河、清水河、金線河、界河、府河、漕河、萍河、瀑河等匯入白洋淀。北支拒馬河從鐵鎖崖分為南、北拒馬河。境內有西大洋、王快、安格莊、龍門4大水庫。保定市歷史悠久,從徐水縣南莊頭發掘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證明,遠在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已在這里繁衍生息。
相傳,4000年以前,在唐河流域堯被封為唐侯,并禪讓于虞舜。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在今雄縣建中都,于易縣建下都。白狄族在今定州(一說在唐縣中人城)建鮮虞和中山國。
燕國的昭王招賢納士,荊軻刺秦王故事出自易縣燕下都。漢末袁紹與公孫贊易京(今雄縣)之戰。十六國時期,北燕在定州建都。北魏末鮮于修禮等流民起義于唐縣左人城。宋遼時期今保定轄區分為宋遼兩國,長達25年的戰爭,每次入侵均由今徐水、滿城、雄縣突入。宋魏能守梁門(靜戎軍,后改安肅軍今徐水城),楊延昭守遂城(威虜軍,后改廣信軍)多次戰敗遼軍,時人稱銅梁門、鐵遂城。呼延 贊、楊延昭等名將知保州,蘇東坡知定州。
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定州升中山府。金代于保州設順天軍節度使。元代置保定路,以保衛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明代護衛京師地區的大寧都司駐保定,并于保定設總督。清代直隸總督署駐保,保定成為直隸和全省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辛亥革命期間,保定的革命志士發動并組織了北方的革命斗爭,如灤州起義、刺殺攝政王載灃、籌建燕晉聯軍大都督府、攻打北京東西華門天安門、通州起義、張家口起義、雄縣起義、刺殺良弼和袁世凱等革命活動均由保定革命黨人組織或參加。民國時期,直隸督軍、川粵湘贛經略使、直魯豫巡閱使駐保。“五四”運動后,保定建立了中共黨組織,領導了反軍閥的鐵路“二七”大罷工和紅二師的學潮斗爭,以及五里崗暴動、高蠡暴動,打擊了封建統治勢力,喚起了民眾的覺醒。第一次直奉戰爭后,駐保的曹錕成了北洋政府的太上皇。奉系占領保定后,1927年的晉奉戰爭和1928年的北伐戰爭時,奉系將領張學良于此設司令部并指揮了這兩次戰爭,因方順橋決戰失利,始決定退兵東北,國民黨號稱“統一成功”,1933年長城抗戰,于保定設行營;1937年“七七”事變后,又于保定設行營,指揮平漢、平綏、津浦三線的對日作戰。 1938年1月,在轄區阜平建立中共領導的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并 在冀中、冀西、冀東等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轄區的阜平、淶源、易縣、唐縣等西部山區成為晉察冀抗日的中心地區。
著名的黃土嶺戰役在轄區淶源縣,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百團大戰中,楊成武率轄區的二團、三團、十六團為中央縱隊,一舉攻入井陘煤礦,并救出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姊妹,后成為中日友好佳話。狼牙山五壯士、白洋淀雁翎隊、敵后武工隊、地道戰等驚心動魄的斗爭故事亦發生于轄區內。《荷花淀》、《新兒女英雄傳》、《平原游擊隊》、《敵后武工隊》、《風云初記》、《野火春風斗古城》、《白求恩》、《小兵張嘎》等文藝作品,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保定人民抗日斗爭事跡。解放戰爭期間,清風店戰役殲滅國民黨軍第三軍軍部和一個師萬余人,活捉軍長羅歷戎。淶水戰役殲國民黨第三十五軍一個師,軍長魯英麟飲彈斃命。保北戰役殲國民黨軍萬余人,保定人民為解放平津做出了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前夕,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為省會和省轄市。
1958年5月,省會遷天津。1966年5月,省會由天津遷回保定。1968年2月,省會遷石家莊市。1994年12月,保定地區與保定市合并,統稱保定市。保定是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并存之地,在保定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宗教的思想和文化對保定歷史文化名城的形成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關鍵字: 中山區 保定市 河北省 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