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本齋紀念館
第三部分:奔向光明。在這一部分,記述的是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寇大舉進犯華北。面對亡國滅家的危險,馬本齋拒絕了一些土匪頑劣武裝的誘惑、脅迫,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組織本村70余名回族青壯年,打出了抗日義勇軍的大旗。1938年3月,他率隊到河間,參加了孟慶山領導的河北游擊軍,編為冀中回民教導隊。從此,揭開了他7年武裝斗爭波瀾壯闊的序幕。
第四部分:千里馳騁。這部分向人們展現了1940年初到1941年7月期間,面對日軍企圖封鎖分割我抗日根據地的嚴峻形勢,馬本齋率回民支隊在深南(深縣南部)、大清河畔、白洋淀、無極、定縣等地由南向北、由西向東,千里馳騁,打出了軍威,擴大了影響,消滅了敵人,壯大了自己,被冀中軍區譽為“打不爛、拖不垮、攻無不克的鐵軍,毛澤東同志也欣然命筆,稱回民支隊是“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第五部分:母子英雄。這部分講述的是在1941年7月以后,馬本齋率回民支隊戰斗在建國縣,與日軍駐河間聯隊長山本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幾番交手,山本都被打的頭破血流。黔驢技窮的山本,在叛徒哈少甫的幫助下,8月26日凌晨,派兵包圍了東辛莊,將馬本齋的母親白文冠抓到河間憲兵隊,逼迫馬母招降馬本齋。馬母面對山本的威逼利誘,大義凜然、英勇斗爭,最后絕食殉國,時年68歲。冀中軍民聞訊無不感動。延安《解放日報》刊登消息,報道馬母的英雄事跡,十八集團軍首長亦電勉冀中軍民并慰問馬本齋。
第六部分:冀中血戰。1942年,冀中抗日環境急劇惡化。從春季開始,敵人頻繁在回民支隊活動的建國、交河、獻縣一帶“清鄉、“掃蕩,給回民支隊造成很大的困難。馬本齋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率領隊伍打伏擊,襲據點,英勇奮戰。5月1日,日軍集中5萬步兵,800輛汽車及部分坦克和騎兵,在華北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指揮下,對冀中根據地進行空前規模的大“掃蕩。為了減輕敵軍對我中心區的壓力,回民支隊奉命打泊鎮,襲交河,轉移敵人視線。爾后戳破鐵壁合圍的口袋陣,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勝利轉移到冀魯邊區。
關鍵字: 中國共產黨 司令員 教導隊 紀念館 魯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