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
這里腹地廣闊,農林牧副漁五業興旺。
山海關山海間距7.5公里,正置海陸咽喉要沖。它與萬里長城渾然一體,歷史上稱為“衛佐京師的東大門。它枕山襟海,雄關聳峙,故定名山海關。它是明代的軍事重鎮,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前后用了二百六十三年的時間,占地約230公頃,具有七城連環、萬里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系統。
山海關城由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和寧海城七大城堡構成,四周有長4769米、高11.6米、厚10余米的城墻,墻體高大堅實,氣勢宏偉。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城門,城東南隅、東北隅建有角樓,城中間建有雄偉的鐘鼓樓。整個衛城建筑規模宏偉,防御工程堅固。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山海關建關設衛以來,商賈往來頻繁,經濟貿易活躍,對于發展民族之間的友好往來,促進經濟文化交流,保衛首都、鞏固明王朝的統治起到了重要作用。無論從規模上、布局上、結構上山海關都是中國古代建筑史上所罕見的,它也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是中國古代城市中建設寶庫中不可多得的一部杰作。山海關是中國古代建筑珍品,是祖國寶貴的歷史遺存。
明清時代山海關地區的廟宇發展很快。最著名的廟宇建筑有:顯功廟、孔廟、清真寺、三清觀、貞女祠、城隍廟、北海神廟、龍神廟、天后宮、二郎廟等。
山海關關城的街巷是典型的棋盤式布局。關城的一條條街巷連結著一座座地方色彩濃郁的民宅。
關鍵字: 萬里長城 古代建筑 山海關 鐘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