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
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陸的反復演變而形成的,現在的水區是古白洋淀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潴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楊村河、瀑河及白溝引河,下通津門的水鄉澤國,史稱西淀。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為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為牧馬場,因此也有“雍奴澤之稱。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揚村河決口始成澤國,形成九河入淀之勢。以后人們看到淀水“汪洋浩淼,勢連天際,故改稱白洋淀。對白洋淀的形成還有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一個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藥,身不由已,飄飄然離開月宮,就在她將要落入凡間的一瞬間,猛然驚醒,這一驚非同小可,隨身寶鏡落入人間,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塊,形成現在的143個淀泊。
白洋淀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淀區的西部、南部(今安新縣的留村、梁莊)就有人類活動生自。春秋、戰國時期,淀區分屬于燕、趙統轄,以易水長城(今安新縣北堤)為界,南葛城(今安州鎮)屬趙、北渾泥城(今安新鎮)歸燕,故今日淀區有“燕南趙北之說。也正是這橫跨燕趙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風光,政治、軍事地位,為歷代所重視,令騷客詠嘆。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淀區筑堤貯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線。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御遼。元代大儒劉因任教于淀區三臺、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淀區端村、圈頭、趙北口、郭里口興建行宮,先后40次來淀區游覽圍獵。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曾在白洋淀指揮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戰役,給這古老的淀區又
關鍵字: 安新縣 游覽區 白洋淀 雁翎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