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
位于河北省易縣永寧山下,距北京125公里。是清朝四個皇帝陵、三個皇后陵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園寢的陵墓群。西陵的陵園建筑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間,石建
筑和石雕百余座,是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種最齊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國兩千年來陵寢建筑藝術最杰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8300公頃的保護范圍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爺、公主、阿哥園寢,共14座陵寢和兩座附屬建筑(永寺福、行宮)。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嬪、2位王爺、6位阿哥,共計78人。
陵區內矗立著千余間宮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規制明顯地體現著封建社會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黃色琉璃瓦蓋頂;妃嬪、公主、王爺園寢則以綠琉璃瓦或灰布瓦蓋頂,這些古建筑環抱于蒼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競相崢嶸。還有五色祥云縈繞的永寧山,綿綿屏立于陵寢之后。八功遙溯靈源的易水河緩緩流淌于大紅門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規模宏大,頗具氣勢。
其中規模最大的雍正泰陵,居于陵區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東西兩側。泰陵的神
道,由三層巨磚鋪成,兩邊蒼松翠柏,從南往北分布著40多項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進入陵區的一座聯拱式五孔橋,橋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莊重、美觀,色彩調和。這三座石坊,都是五間、六柱、十一樓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獸等圖形,形態生動,被視為西陵建筑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嘉慶的陵稱昌陵。昌陵和泰陵并列,其規模與泰陵不相上下。嘉慶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傳位給他時并為他在泰陵南一公里的地方,選好陵址。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鋪的是很貴重的黃色花斑石 ,石板上還帶有紫色花紋,光滑耀眼,好像是滿堂寶石。大柱包金飾云龍,金碧輝煌。工藝精巧的道光陵稱慕陵。慕陵的特點是規模小,沒有方城、明樓、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堅固,則超過泰、昌二陵。整個圍墻,磨磚對縫,干擺灌漿,墻身平齊結實。隆恩殿的建筑工藝精巧,大殿全用金絲楠木,不飾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開殿門,楠木香氣撲鼻而來。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內有龍,而且檁枋、雀替,也雕上游龍和蟠龍。這些龍都張口鼓腮,噴云吐霧。崇陵是光緒的陵墓,在泰陵東5公里,是我國現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整個陵區樹木茂盛,景色宜人。皇帝居住過的行宮古建筑可接待游人食宿。
關鍵字: 古建筑 建筑藝術 清東陵 琉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