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
大自然把陵區周圍山川河流也都賦予了一種特殊的靈氣,清朝末年泰寧鎮總兵陳增榮在筆書余暇,雅愛山川秀麗,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荊關紫氣、“拒馬奔濤、“云蒙疊翠、“奇峰
夕照、“峨嵋晚鐘、“福山捧日、“華蓋煙嵐、“易水寒流。正是由于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襯托出了“萬年龍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離開父祖,獨辟蹊徑,在易州境內首辟西陵,以圖大清江山萬代、歲遠天長。
1737年3月2日,乾隆皇帝奉安其父于泰陵地宮。后來,為使東陵和西陵香火永續,乾隆皇帝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以后的皇帝采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于清東陵和清西陵。因此,他首先在清東陵界內的勝水峪建了自己的裕陵與祖父康熙為伴,其子嘉慶在泰陵旁邊建了昌陵與祖父雍正相守。遵照這一昭穆之制,道光的陵寢原建于東陵寶華峪,在歷經七年建陵大工完竣并葬入孝穆皇后以后,發現地宮內滲水不斷,道光只好又在西陵境內選擇了一塊高平之地,將寶華峪陵寢建筑拆除,到西陵營建陵墓。在隔咸豐、同治兩代皇帝后,光緒也將墳墓建在了西陵。
如果說西陵的輿地山川均為天造地設自然成趣,那么,從建泰陵到崇陵竣工歷時185年之后,又形成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巧妙結合,“使天人合一宇宙觀在陵寢建筑中得到充分體現。正如孫鼎烈在《永寧山扈從紀程》中所說的那樣:“山勢自太行來,巍峨聳拔、脈秀力豐,峻嶺崇崗,遠拱于外,靈巖翠岫,環衛其間,迄下山崗無數,如手之有指,每兩崗間平坦開拓處,諸陵在焉,花之瓣.筍之籜,層層包護,“龍蟠鳳翥,源遠流長,左右回環,前后拱衛,實如金城玉筍。
關鍵字: 古建筑 建筑藝術 清東陵 琉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