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不打四更鼓”的傳說
河北省永年縣城關很古老。隋朝末年,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曾在此建都,也曾作為直隸南三府之一的廣府城治所。至今永年及其周圍的一些縣份廣泛流傳著“永年城不打四更鼓”的說法。
敲五更是我國古代人們夜間記時的方法。一夜分五更。一般的城鎮碼頭,都每過兩個時辰鳴鐘鼓一次以報時。永年這一帶亦如此。直到隋朝末年,還是一夜打五次更鼓。自從夏王竇建德在這兒建都以后,才發生了變化。原來,竇建德是貧苦農民出身,他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紀律嚴明,所到之處,“境內無盜,商旅野宿”。竇建德又很能體恤下級將士,打仗每得戰利品,總要首先分給將士,他自奉甚儉。正因如此,將士們非常敬重他。那時候,竇建德每天為國為民操勞,常常是半夜三更才入睡。為了不打攪夏王歇息,值夜班的更夫就不敲四更鼓了,直到五更天亮時才鳴訊兒。有一次,鼓打三更時竇建德進帳入睡,五更鼓鳴時,剛好醒來,就問:怎么沒聽到四更鼓鳴呢?他隨身衛士說:這兒歷來不興打四更。竇建德一聽,恢諧地笑著說:“此地不打四更鼓,五更鼓鳴亮了天。”據說,“永年不打四更鼓”就是這么來的。
關鍵字: 四更鼓 永年縣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