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趙州橋
1-南疆北國的古橋,最長,當推福建泉州的安平橋;最短,則數杭州西湖的錦帶橋。而位于省會石家莊市東南45公里處的趙縣安濟橋,則以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橋獨占鰲頭,更以高超的科學藝術價值而馳名中外。 安濟橋,坐落在趙縣城南洨河之上,因趙縣古稱趙州,所以又稱趙州橋,又因大橋以石砌造而成,故當地俗稱大石橋。
2-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趙州橋的簡介
4-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安濟橋選定為第12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
5-安濟橋建于隋代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元年(公元595—605年),由匠師李春監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了。該橋結構堅固,雄偉壯觀。全長64.4米,拱頂寬9米。大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堪稱巧妙絕倫。唐代中書令(宰相)張嘉貞在《趙州大石橋銘》中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從整體來看,是一座單拱橋。拱長達37.02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像一張弓,橋面平坦寬闊,成為“坦拱”,兼顧了水陸交通,方便了車馬運行。這一石拱是由28道拱圈縱向并列砌成,每道拱圈可獨立站穩,自成一體,既便于施工,又便于單獨修補。這樣大跨度的坦拱,對橋臺水平推力很大,建造難度高。而橋臺卻是既淺又小的普通矩形,厚度僅1.549米,由五層排石壘成。其地基是承載力較小的亞黏土。在這樣的地基上,用這樣小的橋臺,建這樣大跨度的石拱橋,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而安濟橋最大的科學貢獻,則在于它的“敞肩拱”的創造。在大拱的兩肩,砌有四個并列的小拱,既增大流水通道,節省石料,減輕橋身重量,又利于小拱對大拱的被動壓力,增強了橋身的穩定性。這就有力地保證了安濟橋在1000多年的歷史中,經受住無數次洪水沖擊,八次大地震搖撼,以及車輛重壓,千載如一日,至今仍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趙州橋是我國造橋史上的杰作,是隋代杰出工匠李春和眾多石匠共同建造,是著名的華北四寶之一。
6-正面看大橋
7-側面近觀
8-橋的一端
9-另一端
10-河的堤上望去
11-看到橋底
12-小鞏
13-仔細觀瞻
14-再來一張
但在民間傳說中,認為此橋是巧匠魯班所建。說是昔日,河水濁浪翻滾,洶涌而下,兩岸百姓只得靠木船擺渡。一天夜里,月光皎潔,木匠祖師魯班,趕著白花花的羊群來到這里。瞬間,羊群化作各種各樣的石頭坐落在河中。魯班借勢揮錘動工,至拂曉時分, 一座奇特壯麗的“趙州橋”身披晨曦,婷婷玉立于河之上。這一喜訊,立即轟動了百姓,也風傳到仙界。“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十分驚訝,約了柴王爺一同來試橋。張果老倒騎毛驢在前,驢背褡褳里裝著日、月;柴王爺推小車在后,運載著五岳名山。行于橋中心,將橋壓得搖搖欲墜。魯班見勢不妙,一縱身跳入水中,用手將橋托住,石橋安然無恙。橋身經過這樣的重壓,也就更加穩固。于是,橋面上留下了清晰的驢蹄印、車道溝;橋底留下魯班的手印。正如民歌《小放牛》所唱的:“趙州石橋魯班爺爺修,玉石欄桿圣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
15-張果老的雕塑
16-神仙留下的痕跡
安濟橋在橋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我國后代橋梁建筑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敞肩拱”的運用,實為世界橋梁史上的首創,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拱橋。在歐洲,直到1883年,法國在亞哥河上修建的安頓尼特鐵路石拱橋和盧森堡建造的大石橋,才揭開歐洲建造大跨度敞肩拱橋的序幕,比安濟橋晚了近1300年。知道安濟橋的西方橋梁專家也都認為,安濟橋敞肩拱建筑,堪稱現代許多鋼筋混凝土橋梁的祖先,開了一代橋風。 安濟橋首創橋梁工程史上的新型結構,表現了精湛的施工技術,又是一件藝術珍品。它橫跨洨河,宛如長虹飛架,巨身凌空,氣勢雄偉。弧形平坦的主拱線上,對稱地輕伏著四個小拱,仿佛四個巨型花環,裝飾在橋身兩肩,輪廓清晰,線條明快,在恢弘之中,透出矯健、輕盈的美感。大橋頂部,塑造出想像中的吸水獸,寄托大橋不受水害、長存無疆的良好愿望;欄板和望柱上雕刻著精美的石雕群像,各式蛟龍、獸面、花飾、竹節等,尤以蛟龍最為精美。蛟龍或盤踞游戲,或登陸入水,變幻多端,神態極為動人。雕作刀法遒勁有力,藝術風格新穎豪放。
17-竹節式欄桿
18-橋欄側面
19-橋欄側面上的雕刻
關鍵字: 石家莊 石拱橋 趙州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