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老龍頭
停好車后來到老龍頭景點門口,明式城門上的墻壁處寫有“寧海城”三個楷書大字。進了城門往右拐是一片古式建筑,我們隨著人流走進了這群古建筑。第一排房子是守衛老龍頭關城士兵的廚房與餐廳,拿口大鍋的直徑有三米,深也有兩米開外。看來這口大鍋做飯要供一二百人吃飯。從廚房出來往前走,是牢房。從牢房轉了一圈,里面有木制的牢籠,還有各種刑具。第二排房子是士兵的臥室,對面的炕上擺放著士兵的頭盔和棉被。有人見士兵們的棉被那么薄,口中嘆息道:海邊這么冷,蓋這么薄受得了嗎?
從這里出來,有一個小關帝廟。所謂小,高不過兩米,一米多見方的那么個建筑。不過倒是有香火。過了關帝廟,我們從后門進了守備署。先進的是二堂,見一些泥塑的人物,坦胸露背,東倒西歪地坐在那里商量著什么事。二堂的中堂位置是一幅山海關軍事防御體系圖,兩側懸掛一副對聯。上聯是:兩京鎖鑰無雙地;下聯是:萬里長城第一關。題寫時間是乙亥年閏8月。我們從二堂出來,到了正堂,這里的人物雕塑則頂盔貫甲,帥案后的人物正坐危襟,帥案上印璽令箭齊全。帥案兩側的墻壁上都寫有孫子兵法的語錄。這時,有小孩子來到帥案后面站在主帥懷里拍照留念。一會兒,被工作人員趕走,因為景點的文物是需要保護的。從正堂出來,見一楹聯吸引了我們。這楹聯用草書體寫的,上聯的第二個字就辨認好一陣子,終于認出來了,上聯是:金鼙動地紅旗獵獵映碧海;下聯也是第二個字不好認到走時也沒認出來,回到家里夜不成寐,思來想去,這第二個字應是壘,意為鐵的壁壘。如果是的話就應念:鐵壘照月輕騎得得出長城。這樣下來。這副楹聯就好理解了,這“金鼙動地”對“鐵壘照月”為了對仗工整,下聯在語法上作了調整,改成倒裝句式。如果按正常句式應該寫“月照鐵壘”,這樣一改,成了“鐵壘照月”后,與“金鼙動地”就對上了。這樣理解不知對不對,還請方家指教。東廂房的楹柱是鑲在墻里與門窗成為一體,楹聯的上聯是:效忠社稷酬壯志;下聯是:寄情書劍概平生。西廂房的楹聯上聯是:煙塵劍戟馳沙場;下聯是:風雨旌旗立雄關。這些聯語都表達了邊關將士守衛疆土的雄心壯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懷。
從守備署正門出來,見許多外國女人正與守備署門前的武士塑像合影。這些武士塑造的威武雄壯,充滿了陽剛之氣。大門口的楹柱上也有楹聯,上聯是:長劍倚風云龍武雄鎮關山靖;下聯是:大旗昭日月艦舸威懾四海寧。門眉上匾是“龍武營”三個大字。再前面是一個八卦陣,里面插滿了不同顏色的三角旗,在海風的吹拂下,獵獵作響。八卦陣的西面是老龍頭關城的甕城,甕城旁邊有一段用玻璃罩起來的土墻,說是明朝長城的填土遺跡。
我記得在1983年8月,這里還是一片荒蕪,沒有房,更沒有關城,只有一人多高的荒草,在原長城的夯土上,也長滿了荒草,伸向海里的老龍頭也是一堆石頭。據說,秦皇島投資20億元修葺了天下第一關,也修復了老龍頭的全部景點。
我們從甕城上了城墻,來到澄海樓前,最上邊的匾寫的是“胸襟萬里”。站在樓下,面對大海,頓時覺得心胸開朗,我很快融入海天一色的浩淼之中,然而,囊括宇宙的氣勢充滿了我的心胸。二層樓的匾才是“澄海樓。這時,東方之子的車主張宏波也在這里,他們拿的dv出了問題,說不工作了,凈顯示一些外國字母,我一看是用盡的意思,我說沒有帶子了,換上錄像帶還可以錄。他們面露難色,說,沒有帶子了。去年,奇瑞廠家組織車主“見證東方之子,暢游名山”的活動中,我們一起去了廠家,一起游了黃山,也是熟人。既然他們沒有帶子了,在澄海樓前我給他們照了幾張。
在最下面,有一塊漢白玉的石碑,上面刻著“老龍頭”三個字,這里不僅有老龍頭的碑,還可以把澄海樓收進鏡頭,在過去,也就是老龍頭剛修好時,自拿相機在這里拍照是收費的。現在不收費了,所以,人們排起了長隊,有的人拍得時間長一點,后面的人等急了還發生了口角。老龍頭的西面是海神廟,這也是新修的。廟里與所有海邊的一樣,供奉海神娘娘。正殿是天后宮,香火還挺盛的,燒得都是比拇指還粗、有二三尺長的香。最前邊有個觀海亭,海風吹起了人們的衣角,吹亂了人的秀發。從觀海亭往回走,到門口處,有些石獸上,小孩騎在上面照相,有些兩三歲的孩子是大人抱上去的。一頭石麒麟的脊背上,已經磨得很光了,可見不知有多少人騎在脊背上風光過。我想,孩子們不知道保護層這些景物,難道大人們也不知道嗎?
關鍵字: 關帝廟 寧海城 老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