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狼牙山記
a 蕩氣回腸狼牙山
這是2005年8月3日中午,我來到河北易縣狼牙山。
剛到狼牙山,一場暴雨突然襲來,雨水剎時沿山體滾滾流下。同時,滿山電閃雷辟,似乎在呤唱一曲永遠不朽的戰歌。
游人們逗留在山腳的索道口,但因為雷電交加,索道已經停了。我披著雨衣,冒著暴雨拾級而上,碎石、腐葉、草根被雨水沖上石徑,從腳面滑過。兩個半小時后,我登上了狼牙山山頂——海撥1100余米的棋盤坨峰,山巔上,聳立著高21米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巍峨壯觀。
雨正好停了,只見附近奇峰林立,崢嶸險峻。遠處,大地蒼茫。60多年前,馬寶玉、葛振林、胡德 林、胡福才、宋學義5名勇士,就是在紀念塔對面的一座山峰上,縱身跳下萬丈懸崖。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館”的工作人員,拿出各種圖片和文字資料,向我講述了那悲壯的一幕:那是1941年9月25日,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五名戰士,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牽著數百人的日本侵略軍上了狼牙山,狡猾的日本鬼子還以為追上了我軍大部隊。
5勇士把敵人引到懸崖絕路。在戰斗中,他們的子彈打光了,手榴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最后活動的石頭也沒有了。他們堅持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大部隊已安全轉移。這時,他們也到了狼牙山的頂峰,面對黑壓壓的敵人,他們砸爛了槍支,跳向懸崖絕壁,空中還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萬歲!”氣壯山河的口號聲,在狼牙山群峰峽谷中久久回蕩。
他們令人蕩氣回腸的壯舉,感動了一代又一代國人。
b 幸存者是如何得救的
通往山頂的石徑是1987年修筑而成的。如今,游人們沿著石徑登上山頂,猶顯吃力。而60多年,5名勇士卻是徒手爬上山頂,何況他們身上還帶著笨重的武器。
更令人驚奇的是,5勇士跳下懸崖后,班長馬寶玉、戰士胡德 林、胡福才3人當場犧牲,而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二人因為被掛倒在樹枝上而得救。葛、宋二人是怎么得救的呢?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館”一名講解人員稱,很久以來,這一直是一個謎,直到現在還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葛、宋二人摔到樹上后,雖腰背等部位被摔傷,但他們仍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緩緩爬下了樹,然后又相互攙扶著爬出懸崖。
這時,正好有一名叫余藥夫的當地青年,因轉移時與大家失去了聯系,便藏在懸崖的夾縫中。待鬼子走后,他先后背送葛、宋二人來到一廟中,藏身洞中的道長李海忠,用他祖傳的秘方,給二人敷藥治療,直到二人歸隊。
據介紹,1986年,河北易縣舉行“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落成典禮時,葛振林正好在前來觀看的人群中找到了余藥夫。之后,二人或相互探望,或書信來往,余藥夫還寫出一本厚書《壯士葛振林》。
c 五壯士為什么能感動中國
五勇士的壯舉,為什么能感動國人?紀念館講解人員稱,其實,當時,5勇士完全可以撤退,因為他們早已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
1941年9月25日,我軍主力和群眾約2萬人已在當時凌晨轉移。上級交給5勇士的任務是,希望他們堅守到當天中午。可是,他們不僅守到了中午,而且成功地迷惑了敵人。為給領導機關和人民群眾轉移爭取更充裕的時間,讓敵人摸不清我軍和群眾轉移的走向,5勇士主動放棄了追趕部隊的計劃。他們邊打邊退,毅然撤向三面絕壁的棋盤坨頂峰。
據稱,他們的壯舉,至少有3名目擊者,他們分別是余藥夫、李海忠、邱蔚。躲在懸崖夾縫里的余藥夫救助了葛振林、宋學義;藏身在棋盤坨峰一洞穴中的道長李海忠,目睹了5勇士跳崖全過程;而一名叫邱蔚的團長,在距狼牙山棋盤坨峰約5公里的另一座山峰上,用望遠鏡目擊了戰斗全程,他還哽咽著對身邊人員說:“6班戰士好樣的!”敵人撤離后,邱團長立即組織突擊救護隊,搶救“五壯士”。
據介紹,當年的日本鬼子也被勇士的壯舉所震撼。他們登上山頂后,曾列隊向英雄跳崖方向三鞠躬,以示折服。
1941年10月18日,晉察冀軍區政治部頒發訓令,號召全軍學習五勇士精神。時隔40余年后的1982年,聶榮臻元帥、楊成武將軍還親自接見了葛振林。
d 紀念塔的風風雨雨
1942年1月,晉察冀軍區一分區決定,在棋盤坨頂峰五勇士跳崖處修建紀念塔。在邊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建筑民工的艱苦努力下,三層樓高的“三烈士紀念塔”于當年9月底基本建成。
威嚴雄壯的“三烈士紀念塔”鼓舞著人民抗戰的決心,同時,也招來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時刻想摧毀它。1943年9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再次大掃蕩中,“三烈士紀念塔”遭到敵人山炮的轟擊而被毀。
為繼承和發揚五勇士的英雄業績,1959年,易縣人民重修紀念塔,聶榮臻親自題寫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的塔名。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地震的破壞,六十年代末再次遭到毀壞。
紀念塔兩次修建、兩次被毀,但毀不掉人民對五勇士的懷念。1986年,易縣第三次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新塔呈乳黃色,全部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69平方米,底座直徑3.06米,高21.5米,塔身5層,呈正五邊形,塔頂設涼亭式黃琉璃瓦塔帽,塔身正面(南面)嵌有聶榮臻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黃色大字。五勇士浮雕像鑲嵌在與塔底同高的一面漢白玉石上。紀念塔周圍還有澆筑的欄板、牌坊和圍墻。
e 再一次記住英雄的名字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歷史翻過了那沉重的一頁,歷史更會記載下那英勇悲壯的詩篇。狼牙山五勇士譜寫了一曲不朽的戰歌。歷史將永志不忘五勇士的英名:
馬寶玉,男,1920年10月出生在河北蔚縣陳家洼鄉下元皂村。1937年10月參軍。1939年底入黨。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班長。犧牲時年僅21歲。
a 蕩氣回腸狼牙山
這是2005年8月3日中午,我來到河北易縣狼牙山。
剛到狼牙山,一場暴雨突然襲來,雨水剎時沿山體滾滾流下。同時,滿山電閃雷辟,似乎在呤唱一曲永遠不朽的戰歌。
游人們逗留在山腳的索道口,但因為雷電交加,索道已經停了。我披著雨衣,冒著暴雨拾級而上,碎石、腐葉、草根被雨水沖上石徑,從腳面滑過。兩個半小時后,我登上了狼牙山山頂——海撥1100余米的棋盤坨峰,山巔上,聳立著高21米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巍峨壯觀。
雨正好停了,只見附近奇峰林立,崢嶸險峻。遠處,大地蒼茫。60多年前,馬寶玉、葛振林、胡德 林、胡福才、宋學義5名勇士,就是在紀念塔對面的一座山峰上,縱身跳下萬丈懸崖。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館”的工作人員,拿出各種圖片和文字資料,向我講述了那悲壯的一幕:那是1941年9月25日,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五名戰士,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牽著數百人的日本侵略軍上了狼牙山,狡猾的日本鬼子還以為追上了我軍大部隊。
5勇士把敵人引到懸崖絕路。在戰斗中,他們的子彈打光了,手榴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最后活動的石頭也沒有了。他們堅持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大部隊已安全轉移。這時,他們也到了狼牙山的頂峰,面對黑壓壓的敵人,他們砸爛了槍支,跳向懸崖絕壁,空中還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萬歲!”氣壯山河的口號聲,在狼牙山群峰峽谷中久久回蕩。
他們令人蕩氣回腸的壯舉,感動了一代又一代國人。
b 幸存者是如何得救的
通往山頂的石徑是1987年修筑而成的。如今,游人們沿著石徑登上山頂,猶顯吃力。而60多年,5名勇士卻是徒手爬上山頂,何況他們身上還帶著笨重的武器。
更令人驚奇的是,5勇士跳下懸崖后,班長馬寶玉、戰士胡德 林、胡福才3人當場犧牲,而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二人因為被掛倒在樹枝上而得救。葛、宋二人是怎么得救的呢?
“狼牙山五勇士紀念館”一名講解人員稱,很久以來,這一直是一個謎,直到現在還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葛、宋二人摔到樹上后,雖腰背等部位被摔傷,但他們仍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緩緩爬下了樹,然后又相互攙扶著爬出懸崖。
這時,正好有一名叫余藥夫的當地青年,因轉移時與大家失去了聯系,便藏在懸崖的夾縫中。待鬼子走后,他先后背送葛、宋二人來到一廟中,藏身洞中的道長李海忠,用他祖傳的秘方,給二人敷藥治療,直到二人歸隊。
據介紹,1986年,河北易縣舉行“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落成典禮時,葛振林正好在前來觀看的人群中找到了余藥夫。之后,二人或相互探望,或書信來往,余藥夫還寫出一本厚書《壯士葛振林》。
c 五壯士為什么能感動中國
五勇士的壯舉,為什么能感動國人?紀念館講解人員稱,其實,當時,5勇士完全可以撤退,因為他們早已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
1941年9月25日,我軍主力和群眾約2萬人已在當時凌晨轉移。上級交給5勇士的任務是,希望他們堅守到當天中午。可是,他們不僅守到了中午,而且成功地迷惑了敵人。為給領導機關和人民群眾轉移爭取更充裕的時間,讓敵人摸不清我軍和群眾轉移的走向,5勇士主動放棄了追趕部隊的計劃。他們邊打邊退,毅然撤向三面絕壁的棋盤坨頂峰。
據稱,他們的壯舉,至少有3名目擊者,他們分別是余藥夫、李海忠、邱蔚。躲在懸崖夾縫里的余藥夫救助了葛振林、宋學義;藏身在棋盤坨峰一洞穴中的道長李海忠,目睹了5勇士跳崖全過程;而一名叫邱蔚的團長,在距狼牙山棋盤坨峰約5公里的另一座山峰上,用望遠鏡目擊了戰斗全程,他還哽咽著對身邊人員說:“6班戰士好樣的!”敵人撤離后,邱團長立即組織突擊救護隊,搶救“五壯士”。
據介紹,當年的日本鬼子也被勇士的壯舉所震撼。他們登上山頂后,曾列隊向英雄跳崖方向三鞠躬,以示折服。
1941年10月18日,晉察冀軍區政治部頒發訓令,號召全軍學習五勇士精神。時隔40余年后的1982年,聶榮臻元帥、楊成武將軍還親自接見了葛振林。
d 紀念塔的風風雨雨
1942年1月,晉察冀軍區一分區決定,在棋盤坨頂峰五勇士跳崖處修建紀念塔。在邊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建筑民工的艱苦努力下,三層樓高的“三烈士紀念塔”于當年9月底基本建成。
威嚴雄壯的“三烈士紀念塔”鼓舞著人民抗戰的決心,同時,也招來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時刻想摧毀它。1943年9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再次大掃蕩中,“三烈士紀念塔”遭到敵人山炮的轟擊而被毀。
為繼承和發揚五勇士的英雄業績,1959年,易縣人民重修紀念塔,聶榮臻親自題寫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的塔名。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地震的破壞,六十年代末再次遭到毀壞。
紀念塔兩次修建、兩次被毀,但毀不掉人民對五勇士的懷念。1986年,易縣第三次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新塔呈乳黃色,全部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69平方米,底座直徑3.06米,高21.5米,塔身5層,呈正五邊形,塔頂設涼亭式黃琉璃瓦塔帽,塔身正面(南面)嵌有聶榮臻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黃色大字。五勇士浮雕像鑲嵌在與塔底同高的一面漢白玉石上。紀念塔周圍還有澆筑的欄板、牌坊和圍墻。
e 再一次記住英雄的名字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歷史翻過了那沉重的一頁,歷史更會記載下那英勇悲壯的詩篇。狼牙山五勇士譜寫了一曲不朽的戰歌。歷史將永志不忘五勇士的英名:
馬寶玉,男,1920年10月出生在河北蔚縣陳家洼鄉下元皂村。1937年10月參軍。1939年底入黨。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班長。犧牲時年僅21歲。
胡福才,男,1913年出生于河北容城縣平王鄉郭村。1938年參加八路軍,分配到七連六班。犧牲時年僅28歲。
胡德林,男,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容城縣平王鄉郭村,與胡福才同村,并為叔侄關系。1938年參軍,犧牲時年僅24歲。
葛振林,男,1917年8月出生,河北曲陽縣黨城鄉喜峪村人。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0年入黨。1941年因跳崖傷復歸隊后,被保送到抗大二分校學習。解放后隨軍南下,曾在湖南衡陽任職。1982年離休,享受正師級待遇。于2005年3月與世長辭,終年88歲。
宋學義,男,1918年出生于河南省沁陽縣北孔村。1939年參軍,1941年跳崖傷好歸隊后,被保送到抗大二分校學習深造。后到河北易縣任職。1947年回到河南老家,曾任村支部書記。其英雄事跡到1952年才正式公開。1971年7月與世長辭,終年53歲。197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宋學義同志“革命烈士”稱號。
關鍵字: 易縣狼牙山 晉察冀軍區 河北易縣 狼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