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道小洋樓
歷史給天津留下近千幢漂亮的小洋樓,走在天津的街道上,總忍不住東張西望一番,因為沿途小洋樓的古舊韻味很引人入勝、英式、法式、俄式、意式、德式hellip;hellip;各種不同建筑風格的建筑物爭奇斗妍,難怪天津又被稱為“世界建筑博物館。這些小洋樓集中在五大道即:成都道、重慶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上,建筑風格各異,造型美觀,裝飾考究。當時,除了一些西方人之外,寓居在這些豪華住宅的,大多是清廷的皇親國戚、遺老遺少,北洋政府時期的總統、總長、督軍;還有一些具商富賈、名流紅角。他們把天津視為建立“小公館和別墅的理想地點,因為天津靠近他們居住的京城,交通甚為方便。 這些小洋樓幾乎都有著數十年至一百年歷史,建樓的主人們,多半已不復在,可是,有的小洋樓卻以主人們的名氣和軼事引起當代人濃厚的興趣和遐想。自由道上一幢淺灰色小樓,便是中國近代學者梁啟超每天伏案創作的“飲冰室。而馬場道與河北路交界的“疙瘩樓,是京劇名角馬連良的故居。此外還有溥儀住過的張園,清代太監小德張的公館,以及孫傅芳、湯玉麟等一大批北洋軍閥的寓所,每一間都有每一間的傳說故事,也正由于主人的故事而更濃重的散發出它們的古舊魅力。
關鍵字: 北洋政府 當代人 河北路 皇親國戚 西方人 造型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