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康熙盤山“緣”
盤山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盤山,猶如十里錦屏,屹立于京東,津北,以“京東第一山”馳名中外,以“三盤暮雨”的獨特景觀被平為津門十景,曾被列為“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其歷史典故也數不勝數。
石雕
曹操越盤山平定烏桓
據《三國志》記載,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北征烏桓,行至無終(即今薊縣),適逢夏雨連綿,道路泥濘難行。曹操為此十分頭疼,召問當時隱居盤山的田疇。田疇獻計,曹操遂引軍而還,并在路邊的樹上刻下大字:“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
烏桓軍隊以為曹操真的退卻,于是放松了警惕。這時曹操的部隊在田疇引導下,“上徐無上(即今盤山),出盧龍,歷平岡,登白狼堆”,出其不意地出現在烏桓軍隊面前,大獲全勝,北方從此安定。
唐太宗盤山留詩作貞觀十九年(645),唐太宗東征高麗班師回朝,途中曾駐留盤山,在北少林寺下方留下了帳房石遺跡。石上四角有孔,相傳即唐太宗駐蹕處。唐太宗當時還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翠野駐戎軒,盧龍轉征旆。遙山麗如綺,長流縈似帶。海氣百重樓,巖松千丈蓋。茲焉可游賞,何必襄城外。”
此外,今日盤山的晾甲石、龍亭石、東征石井等名勝,相傳也與唐太宗有關。清乾隆后來游盤山時,特意在李世民留下遺跡之處,御筆題寫“貞觀遺蹤”四字,并刻于晾甲石旁崖壁上,作為靜寄山莊的“內八景”之一。題字旁還鐫刻有乾隆的《經唐太宗晾甲石詩》:“石名晾甲枕山陂,遺跡貞觀借撫追。若使當年無此役,何須重建魏征碑。”原來當年唐太宗征高麗前,魏征勸阻未聽。后來仗雖打勝,但唐軍損失也不小。唐太宗事后反思,重新為魏征立碑。
康熙盤山難智樸
清代,盤山是皇家從京城去往東陵祭祖的重要通道。據記載,康熙祭祖過程中曾五次經過薊縣,其中四次登臨盤山。盤山盤古寺的詩僧智樸,因撰寫的《盤山志》體例謹嚴,文字清新,曾深得康熙的信任。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康熙盤山難智樸”的有趣的傳說。
相傳一次康熙謁陵后返京,曾在盤山盤桓。一天康熙來到盤古寺,坐在烏木椅上休息,忽然聞到脂粉香氣,就陳著臉吟道:“一進禪堂脂粉香,此中必定有嬌娘。”剛好來接駕的智樸打了個沉兒,接著吟道:“三宮六院主獨占,小僧一個又何妨。”這時佛殿里走出一個姑娘,康熙便叫來詢問。姑娘說與母親來為生病的父親燒香。果然,一個顫巍巍的老太太又從殿中出來。
康熙弄明白原委,便讓母女走了。他轉身又問智樸,剛才續詩所說是真是假。智樸說:“皇帝金口玉言,小僧不便反駁,因此隨口胡謅了兩句。”康熙龍顏大悅,待智樸愈厚。
關鍵字: 中國 京東 錦屏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