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推出“邀百名市民,瞰津城巨變”系列活動
本周,城市快報聯手天津市交通集團共同推出了“邀百名市民,瞰津城巨變”系列活動,在市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不少熱心市民撥通熱線電話,紛紛說出自己心中最經典的“津城一日游”線路或景點,傾訴目睹津城巨大變化的情愫。熱線開通以來,已有近200名讀者報名。今日是活動征集的最后一天,“津門故里游”“工業游”“濱海游”三大備選板塊將繼續向市民征集經典線路。
“津城一日游”,逛的是風景,賞的是文化。眾多美景之中,到底哪些最能代表600年天津衛獨一無二的文化特色呢?昨日,記者采訪了中國近現代史專家、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江沛教授。江教授從歷史文化積淀的角度推薦了津城經典景點,并講述了這些經典所反映的津城歷史變遷。
a
津門故里游
推薦景點:古文化街、意風區、津灣廣場
上榜理由:講述天津衛600年興衰
“先有天后宮,后有天津衛”,說起津門故里游,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古文化街。“600多年前的元朝,為利漕運,建天妃宮,遂形成宮前(廣場)、宮南(大街)、宮北(大街),這便是古文化街的‘前世’。上世紀九十年代,古文化街被定名‘故里尋蹤’,這里代表著沽上文明的起源與變遷。”江教授告訴記者。
江教授表示,故里游就要選擇圍繞津城歷史的線路,而租界文化正是天津近代歷史發展的重要標志。“意式風情區曾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象征,如今,這里已經一掃歷史的陰霾,被改造成極具異域風情的旅游景點。而通過修舊如舊的建筑,不難想象當年意租界的舊貌。”
津灣廣場也是江教授推薦的景點之一。他說,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津城素有“萬國建筑博覽館”之美譽。津灣廣場的所在地以前是法租界,傳承百年的文化底蘊仿佛映射在這座不夜城上,使人感受到“歷史細胞里文化的芳香”。“從傳統漁業文化到現代文化的發展,這幾個景點都極具代表性。”
b
工業游
推薦景點:天士力工業旅游園
上榜理由:再現五千年中醫藥傳承
“在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后,天津的工業也開始蓬勃發展,成為中國北方的新‘開發區’。天津的工業發展以輕工業為主,當時如電報、電話、自來水等建設都是首先在津城推行的。”
江教授說,天津所生產的紅三角牌純堿拿到國際博覽會上,質量超過了當時著名的英國卜內門公司,“可以說,制堿法是由天津走向世界的,這也是天津近代工業的輝煌。”
在讀者推薦的工業游線路中,天士力工業旅游園是被提及最多的一個景點。“天士力工業旅游園中的中華醫藥圖,刻畫了上百位古代醫學界能人志士和眾多生動有趣的中醫藥典故,娓娓講述了上下五千年中醫藥發展歷程。市民可以從中追溯古代商業千年滄桑,回眸近代工業百年風云,歷經現代中藥十年巨變。”
c
濱海游
推薦景點:洋貨市場
上榜理由:感受改革開放30年變遷
江教授表示,天津是一個沿海城市,它的發展自然離不開濱海。而天津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看濱海新區的建設就能一目了然。
“自濱海新區被正式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后,其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濱海游已經成為感受新區變化的重要途徑,通過游覽可以讓市民親身體驗濱海新區的發展速度。”江教授表示,利用沿海優勢,以發展特色旅游產業為目標,濱海新區已經明確將進一步開拓新區多種旅游資源,深度開發系列產品,加快建設旅游景區、景點和休閑度假基地。
從江教授推薦的必去景點——洋貨市場的發展上,不難看出津城的巨變。“當年由十幾個船員自發形成的‘鬼市’,如今發展成聞名中外的洋貨市場。 24年來,洋貨市場發展成濱海乃至天津的一個重要旅游景點,也承載著傳承文化的重任。經過一次搬遷、兩次改造和擴建,購物環境大為改變,洋貨市場的洋味也更足了。”
推薦景點:響螺灣、于家堡
上榜理由:體驗未來生態宜居新城
除了津城的發展歷程外,江教授也向市民推薦了兩個展示天津未來的景點——在建的響螺灣和于家堡中心商務區。“濱海新區的迅猛勢頭將帶動華北地區的發展,作為濱海新區中心商業商務區的起步區——響螺灣已在抓緊建設中。這個外省市及中央企業駐濱海新區辦事機構和商務娛樂設施的聚集區域,正在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各地投資方。響螺灣的高起步將會挖掘濱海新區更多的潛力,一個生態的、宜居的、發達的濱海新區將呈現在人們眼前。”
“于家堡這個名稱,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明代。這個定位為‘與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改革創新基地’的金融區,未來將建成上百個市場會展、現代金融、傳統金融、教育培訓和商業商住項目,成為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區。”江教授表示,和響螺灣商務區一樣,于家堡也是現實和未來的結合。
關鍵字: 一日游 天津市 濱海 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