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游記-甲午海戰紀念館圖
久慕威海之美名,今日得見,不枉此行。我們一行是在行程的第二天從乳山乘車來到威海的。一路上,路兩旁的郁郁蔥蔥的樹林,不遠處起伏的山巒,把我的思緒帶回到了南方的故鄉。我沒料到,在北方還有如此美麗的山景。同事趙老師是山東人,他告訴我,山東有很多小丘陵。難怪見到此番景色,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讓我從內心又對威海多了一份親近感。 到達威海,我們直奔著名的劉公島。我想,很多游客都如我們一樣,心情非常迫切,不僅是因為那兒有美麗的海景,更重要的可能是那里曾經留下的厚重歷史吧。 劉公島位于威海灣口,距市區旅游碼頭2.1海里,乘旅游船20分鐘便可到達。它面臨水云連天的黃河,背接湛藍的威海灣,素有“不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劉公島北陡南緩,東西長4.08公里,南北最寬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線長14.95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最高處旗頂山海拔153.5米。島東碧海萬頃,煙波浩淼,島西與市區隔海相望。全島植被茂密,郁郁蔥蔥。 說起劉公島,話長。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時,在島上設電報局、水師學堂、建北洋海軍提督署、鐵碼頭,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的誕生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就發生在該島東部海域。如今,它成為著名的旅游觀光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島上有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牌坊,有北洋水師提督署和丁汝昌寓所舊址,有甲午海戰期間功不可沒的北洋水師鐵碼頭和古炮臺,有紀念甲午英烈的北洋水師忠魂碑,有展示中國兵器發展史的中華兵器館,有保持原始風貌的國家森林公園,有通過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再現甲午海戰壯烈場面的甲午海戰館。其中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收藏大量珍貴文物,從海底打撈的水師巨型艦炮,重20多噸,世界僅存,令人嘆為觀止。館內通過文物、圖片、蠟像、沙盤、模型等多種形式,生動再現了當年北洋水師及甲午戰爭的歷史面貌,使人如臨其境。甲午海戰館是一處通過建筑、雕塑、繪畫、影視等綜合藝術手段展示甲午海戰悲壯歷史的大型紀念館,由序廳、北洋水師成軍、頤和園水師學堂、豐島戰役、平壤之戰、黃海大戰、旅順基地陷落、血戰威海、尾聲廳等九大部分組成。游客仿佛進入幻想中的“時光隧道”,親身體驗甲午戰爭的慘烈與悲壯。 穿越歷史的真空,我仿佛又看到了戰火烽飛的甲午年月,丁汝昌提督率領北洋水師為保家衛國浴血奮戰,仿佛看到了一支亞洲雄獅從強大走向衰亡的歷史。斯人已去,歷史遺留下來的一切向我們訴說了曾經發生在這里的一切。
關鍵字: 南方 威海 山東人 故鄉 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