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旅行游記
前一段時間,我和幾個朋友到齊魯大地淄博走了一遭。專揀游人少,又頗有新意的地方鉆,四天內合理利用時間,游覽了桓臺縣王漁洋紀念館、桓臺縣博物館、馬踏湖、夢泉山莊、周村大街、黃河等地。早晨七點,從北京開車前往山東淄博桓臺縣,原本六個小時的車程由于京津塘高速出京方向車量擁堵,比預計到達時間晚了兩個小時,本來定好在桓臺縣午餐,改在了途中,飯店老板家剛捕到的皮皮蝦飽滿鮮嫩,撩撥著我們的食欲,對目的地的向往也更加強烈。第一站:王漁洋紀念館下午到達目的地后,我們先游覽了第一個景點王漁洋紀念館,門票20元。剛踏入忠勤祠,濃郁的文化氣息便撲面而來。桓臺人王漁洋是清初著名詩人,官至邢部尚書。他在公務之余致力于詩文著述,主持詩壇達五十年之久。其詩、文、詞共數十種五百六十多卷,被譽為一代詩宗。館址忠勤祠距今400余年。整組建筑系磚木結構,分東西主跨兩院,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風格。館內設7個展室和石刻園。其中石刻展室展出國家三級以上刻石185塊,除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顏真卿、虞世南等的集字刻石外,另有明祝允明、董其昌、邢侗等著名書法家的真跡刻石。元代禮部尚書,散曲家張養浩的“蒼云”“振玉”兩巨型太湖石和國家一級石刻“水月松風”也陳列于此。與忠勤祠毗鄰的四世宮保坊是國內僅存的磚坊,坐北朝南,氣勢雄偉,集古代建筑,雕刻,書法藝術于一體,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第二站:桓臺博物館原本對縣城里博物館的期望值不高,心里嘀咕著,在北京什么樣的博物館沒去過呀!但出發前一位去過的朋友再三強調一定不要錯過這里。為了不虛此行,我們在第二天早飯后驅車前往。站在臺階下仰望,由趙樸初題寫的館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4層高的館內,以展示桓臺歷史和文化藝術為主,8個常設展廳分別為東夷文明之光、薄姑國青銅器、古泉匯展、銅鏡鑒賞、瓷器玉器鑒賞、明清書畫、彩蝶世界等展覽。第三站:舟行馬踏湖博物館之行意猶未盡,我們已經在位于縣城北部起鳳鎮的馬踏湖里蕩舟而行。關于馬踏湖名字的由來,相傳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稱霸六國時,齊桓公在此會盟各路諸侯,眾諸侯惟恐落入圈套,紛率兵馬蜂擁而至,此地被馬踏成湖。整個湖區碧水環繞,河道縱橫,交織成網,蘆葦蕩、荷花塘一望無垠。因為長期生活在水上,這里的村民交通勞作都靠船只來往,頗似是馬致遠詩里的小橋、流水、人家景象的再現。81歲的長壽老艄公用山東話跟我們聊天,他方言很重,我們聽不大清楚,但感覺很親切。真想親眼見到船上魚鷹捕魚時的精彩瞬間,可惜他們并沒有要干活的意思,只是友好的看著我們。美景自然要有美食助興,更何況身在物產豐富的湖區。游罷湖區,我們選擇當地最有特色的魚屋子作為饕餮地點,正值春夏之交,建在水上蘆葦叢中的魚屋子里涼風習習,等到糖拌花下藕、炸荷花、炸薄荷、炸藕盒、泥鰍丸、鱗炸鯽魚、辣子鯉魚片、蒲白黃鱔聚齊一桌,無論男女都顧不上吃相,不一會功夫,美味就在舌尖和胃里蕩漾開來,爽!
關鍵字: 北京 博物館 山東 桓臺縣 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