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鸛山公園
位于富陽城東富春江之畔。一峰獨峙,臨江處有石磯,似鸛,迎江而立,故名。相傳三國東吳時心頂建有道觀,亦稱觀山。山高40余米,多樟樹。半山面江筑有quot;春江第一樓quot;,為清同治年間重建,憑欄放眼縱覽,春江如畫。東側為quot;松筠別墅quot;,系當地著名愛國之士郁華(曼陀)為供老母安度晚年所營建,當落成之際,黎元洪題贈quot;節比松筠quot;額,因而為名。樓為磚木結構,簡潔古樸,現室內陳列名家字畫及有關郁氏史料。曼陀為近代文學大家郁達夫之兄,因嚴懲漢好殺手,在1939年被汪偽暴徒刺殺;6年之后,達夫在蘇門答臘為日寇所害,世稱quot;雙烈quot;。距樓不遠處,建有攢尖頂quot;雙烈亭quot;,亭額quot;雙松挺秀quot;,由沈雁冰書。亭壁嵌有石碑兩塊,分別鐫有郁氏兄弟線描半身像,葉淺予所繪,下附有小傳,黃苗子書;立有詩碑,系郭沫若書作;柱聯是俞平伯、趙樸初集郁氏兄弟詩作而成:quot;劫后湖山誰作主,俊豪子弟滿江東quot;;quot;莫忘祖巡中流揖,同領山亭一缽茶quot;。由亭前行至quot;郁曼陀先生血衣冢quot;,于右任題額,建于1947年,quot;血衣家志銘quot;由郭沫若撰文,馬敘倫手書,(郁達夫故居在市區達夫弄內、低矮圍墻,一方庭院,樓房的客堂里陳列著郁氏故交互贈的字畫,其中有魯迅先生《自嘲》七律詩軸。)順山路而下至三面臨水的石磯,磯頭立有quot;嚴子陵垂釣處quot;石碑。東側有塊巨石,鐫有quot;登云釣月quot;,系宋蘇東坡游歷此地所留墨跡。史稱在秋月之夜,泛舟于江中,常見老龜浮于水面,吞吸江月之影,稱之quot;龜川秋月quot;,為古時quot;春江八景quot;之首。鸛山側門處為清雍正朝重臣、里人董邦達祠堂。董為雍正時進士,工書善畫,曾修《石渠寶籍》等書,官達工部尚書。祠堂為二進,現修復一進,辟為quot;二董紀念堂quot;,陳列著董邦達及子鋯(乾隆時進士,亦善書畫)有關資料。鸛山東去2.5公里處有鶴嶺,為元代畫壇巨匠黃公望隱之地,景色極佳,其杰作《宮春大嶺圖》即取景于此。放時間:8:0021:00
關鍵字: 不遠處 公里處 半身像 名家字畫 紀念堂 蘇門答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