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石崆寺景區
石崆寺位于常山縣城西南不足一公里處的近郊,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是大家游覽休閑的勝地。在寺前有一古樟,據估測已有千年歷史,遮天蔽日,使人感到清幽寧靜。這里原是一座唐宋古剎,因寺內藏有一部《華嚴經》而取名華嚴寺。明清時期寺附近有瀨石亭、拱綠亭、赤雨樓等古建筑,現都已蕩然無存。石崆寺,由前殿、大殿、后殿、偏殿四部分組成。寺前有一古井,為寺廟僧人提水之用,井水清澈甘甜,相傳在天氣晴好的日子,井底能看見一只金蟾在戲水。井旁有一池塘,即放生池。如今荷葉田田,蓮花朵朵,放生池邊悠然自得,使人消煩解愁。石崆寺所在的天馬山是寒武紀的灰巖,稱為華嚴寺組,得名于石崆寺(華嚴寺)。山上有兩個天然溶洞,一個在半山腰叫觀音洞,洞深十多米,寬高各為三四米,據說虔誠的佛教信徒可以在洞壁上看到觀音菩薩。另一個溶洞在石崆山頂部,稱青龍洞(也叫清明洞),洞深近百米,朝南和朝西北各一個洞口。因兩處相通,空氣對流,洞口有一股股涼氣涌出,盛夏季節來到洞邊,就象從又悶又熱的蒸籠里跳進清流涼爽的水缸里似的,頓覺無比的爽快、愜意。洞內可謂九曲十八彎,洞中有洞,鐘乳石千姿百態,似鬼斧神工巧奪而成。石筍拔地而起,比比皆是。據初步考察,洞內有“鐘室、“頂天巨鐘、“觀音閣、“金龜、“金蟾等景點。據說,青龍洞深不可測,下面還有一個可容幾百人的大廳。在天氣晴朗的時候,登上武當別峰向西
關鍵字: 千姿百態 華嚴寺 拔地而起 比比皆是 觀音閣 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