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錢湖小普陀
小普陀,又名霞嶼,位于煙波浩淼的東錢湖中心,是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的主要景區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南宋時島上已建有霞嶼禪寺和觀音洞(補陀洞天)等勝跡。據《浙江通志》和《鄞縣通志》記載:史浩之母葉氏篤信佛教,信奉觀音,久有去南海普陀山朝山進香的愿望,因年老失明,跨洋過海十分不便。史浩便召集地方上名匠在此鑿洞,建立觀音道場。洞成,迎其母親上船,帆船在東錢湖中漂泊,聽濤聲風嘯,恰似在海中航行。三日后登霞嶼,又謊報到了“南海佛國普陀山,了卻了老母親一大心愿,從此也就有了“小普陀之說。主要景觀: 1、補陀洞天:又名觀音洞,為南宋石窟,已有八百余年的歷史。洞長40余米,高寬約3米。洞內精雕石刻觀音坐像和佛龕,圓潤豐滿,紋路流暢,顯示了古代巧匠的高超手藝。 2、錢堤煙波:取湖面長堤水霧繚繞、似煙如霧之意,位于景區入口,西與陶公島隔河相望,東與湖心堤融為一體。中心巨石鐫刻著郭沫若的題詞“西子風韻,太湖氣魄。 3、陶公釣磯:相傳在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改名陶朱公,偕西施隱居于東錢湖畔、伏牛山下。后人把伏牛山改為陶公山,將范蠡時常臨湖垂釣之處稱作“陶公釣磯。 4、清風香桂:景區入口旁有株百年桂樹,樹冠達數十平方米,連體三枝,胸徑各20-25厘米。每逢金秋時節,這里清風送爽、桂香陣陣,故名“清風香桂。 5、澄湖明月:源自“湖清月明之意,位于湖心堤中部,是湖心賞月的絕佳之處。 6、霞嶼鎖嵐:以島上云氣彌漫,云霞多而得名。這里水氣蒸騰、霧氣彌漫,霞嶼就在湖中時隱時現、似沉似浮,好像是霧氣把小島給鎖住了一樣,故名“霞嶼鎖嵐。 7、山僧呼舶:位于霞嶼島東側,與拜祭嶺隔湖相望。該處水平浪靜,是船舶停靠的理想之地。舊時為霞嶼古渡,每有僧侶外出,在此喚舟,故名“山僧呼舶。 8、二靈掠影:二靈山突兀于東錢湖中,山有古剎二靈寺和北宋時建的二靈塔。每當夕陽西下,霞光橫穿二靈塔十孔,塔影倒映湖中,這就是“錢湖十景之一的“二靈夕照。餐飲:小普陀素齋館以素料仿真為特色,其招牌菜香油鱔絲、梅菜扣肉、魚香海參幾可以假亂真。月波樓主營東錢湖湖鮮和地方特色菜,特別是只有東錢湖里才有的“朋魚,細膩鮮美。在湖邊邊燒烤邊賞景也是不錯的選擇,景區有烤箱及碳、調料等燒烤用具出租。
關鍵字: 東錢湖 時隱時現 普陀山 特色菜 而得名 觀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