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鄉之窗:小溪明珠浙南芙蓉鎮
大均觀音閣
把觀音危崖比作鯨飲小溪江水的龍頭,那一路騰挪奔躍而來的鎮龍崗,就是一條龐然的臥龍。它從南面群山中飛來,前遇滔滔東流的小溪江,就在這一方水濱悠然臥息。崗上古木參天,百鳥翔集,林下有幽谷清蘭,崖畔放似血杜鵑,山風颯颯,林葉簌簌,是一處景幽人寧的好去處。前輩文人稱之為“龍崗疊翠”,其實,流連其地,豈只秀色可餐,實以澄心滌慮。
觀音閣的百仞絕壁之下,是一碧如鏡的大均澄潭,壁如俯削,水綠如藍。若在晨間,潭中蜃氣淡淡,林間鳥語頻頻,蕩舟其間,船聲欸乃,夾岸倒影似真似幻,仿佛“青山蔟蔟水中望,船到青山頂上行令人幾疑身在仙境;若在夜間,月白風清,燈火點點,山色黝黝,放舟水上,但見月亮搖影沉壁,使人頓起東坡赤壁之賦的幽思。這就是澄潭映月的景觀。
潭邊岸腳,有石痕如足趾深于石,俗稱仙谷跡。崖壁間鑿有浮傘仙跡四字,相傳唐代鸕鶿村有馬姓貧苦織婦,為贍養婆婆,離家到百里外傭機代織,常持羹回家奉養婆婆,一次適遇洪水,船不能渡,就以傘為舟,從這里浮傘過渡,把熱羹獻給婆婆。所以大均村的這一渡口,就叫浮傘渡。村頭有浮傘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屋宇今存。祠中有楹聯數幅,其一曰:紉杼奉慈幃,此地似聞機軋軋;飛升留圣跡,大江如見傘浮浮。另一聯曰:古今異宜,中外異制,孝道本大同,雖雕題無可非議;天空可渡,海底可潛,人群競進化,知浮傘并不荒唐。由此可見,這位俗稱馬天仙的唐代山區織女,撥開其神秘文化的面紗,確有值得歷代人們崇敬瞻仰的道理。
作為小溪江中游古老的村落,大均村本身就是一種能顯示自身文化的人文景觀。鋪設精巧的石板村街,質樸自然的卵石泥墻,木門木窗的舊式臨街鋪面,曲折相通的幽深小巷。整個村落格局大抵古貌猶存。這里還保存著明嘉靖年間建造的明德書齋、為褒揚一門三進士奉旨三門并開的李氏宗祠和建于晚清工藝考究的磚雕門樓等顯示這個古村落耕讀可尚成風的古老文化遺存。
大均村東溪邊,還是古樟迎客景點,巨樟參天,翠葉如蓋,迎水面山,側枝四伸,似招手,似迎客又似含笑致意。再往東去,還有滴水巖和大赤坑樓橋等景觀,游人可以順路游覽,以一資游興。
景色秀麗,傳說優美,地處適中,人文景觀保留豐富,這里的名勝資源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當地政府正在加大景區建設的力度,觀音閣景觀將會增添的色彩。
大均
兩岸青山連綿蔥郁,溪水清澈見底,溪流落差大,灘潭相接,潭深灘急,水勢急緩多變。漂流中,時而悠然泛舟,時而騰浪翻涌,有驚無險,輕松、驚險、浪漫、刺激!
經省內專家考察,景寧畬族自治縣境內的大均漂流河段是浙江省12條漂流線路中最好的一條。由此,有江南第一漂之稱。
大均,是一個距縣城西南7.5公里的著名的古村落,這里的街巷、民居、鋪面以及工藝考究的磚雕門樓,質樸自然的卵石泥墻,無不顯示出傳統文化的古貌和耕讀世家的風尚,昔有小溪明珠之譽。小船、流水、人家,千百年來,這里淳樸典雅的風韻依然。古樹、古巷、古風,這里畬族風情濃郁,故被縣政府命名為畬鄉之窗。
大均漂流是在一個叫梅花圩的地方乘坐橡皮艇開始的。一踏上碼頭那條用大小不等的鵝卵石鋪成的石子路,人們就會情不自禁的先讓腳接受這圓潤之石的撫摸。享受著陽光下石頭溫熱的摩挲,沐浴著溪邊吹來的涼爽濕潤的清風,看著面前那條歡快奔流的清澈的小溪,行走在參天古松下疏朗有致的小翠竹間,風聲、濤聲,蟬鳴聲、流水聲,尤其是--啊,腳踏在光滑石頭上,發出的單純的音響,讓人怎么也無法抵御那份自然對心靈的震動。
大均溪,是一條清澈明凈的溪。因為她的水總是綠的,這是一種澄明的綠,也是一種沁人的綠,既深不可測,有著無限內容,又清澈無比,明凈可人,能濾清雜念,洗盡煩愁,使人變得快樂而單純。一上艇,裝束完備的人們,看到潺潺水波下,卵石清晰可數,就會迫不急待地讓赤裸的雙腳在水中自由拍打。這種拍打,是歡快,是享受,是宣泄,是一種人對自然最親近的接觸。誠然,久居喧鬧都市的現代人,面對這清澈之水,心里各種欲念都會淡然隱去,剩下的,唯有對這醇美空靈境界的向往。
大均溪的水是美的,這種美是運動的,美得富有靈性,美得瞬息萬變,美得風情萬種。她有時歡快奔流,甚至是洶涌澎湃,宛如一個健康明朗的青春少女,活潑、開朗,一路奔來,渾身散發著青春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這種激情帶給你的體驗,在狗弄灘和金魚撞這兩處水流湍急、波滔洶涌的地方漂流時,會感到的不僅僅是快樂和充實,還有驚險和刺激;有時波平浪靜,碧波蕩漾,猶如一位溫婉賢淑的少婦,靜謐、從容,蘊含著一種溫柔而又堅定的力量,這時,在她的懷抱里漂流,深感到寧靜和富足。這種感覺在幽藍幽藍的大均潭和大赤坑潭這兩處波光粼粼的深潭里漂游時,你就有深刻的體驗。
大均溪風情萬種的美,不僅需要一種激情去體驗,更需要用心去聆聽,去體會。也就是說,大均溪的美是需要用心去細細體會的。只要用心去聽,你就會發現,這條溪流中,綿延著一曲有著巨大感染力的交響樂,一組涵容了深刻意蘊的壯麗詩章;用心去體會,你就懂得了大均溪,懂得了生活,懂得了生命原來可以這樣恬淡沉靜,而又激越婉轉。漂過一灘又一灘,大均溪以博大的胸懷養育了這里的樹木、飛鳥、游魚,以及生活在她懷抱里的人們。與此同時,她還給人以心靈的滋養,使得畬鄉的兒女們個個健康美麗,勤勞善良,聰明智慧。千百年來,畬鄉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大均溪兩岸,創造和發掘出內涵豐富的人文景觀。
到大均漂流,吸引人的不僅僅是她自然、清麗的青山綠水,還有她兩岸散落其間的人文景觀。大均漂流,如果沒有兩岸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人文景觀相襯,就沒有了文化的底蘊,就失去了歷史的深邃,就不能撥動游人的千般遐思、萬種情懷。游人辛苦而來,追求的乃是對天人合一的某種清澈的感悟。這些景觀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均觀音閣景群。只見大均村后一山崗,如龍騰舞,三面臨水。崗上古木參天,層林疊翠,崖畔杜鵑,雜然繽紛,連理之株,倚崖懸掛;龍崗奔馳至溪邊,龍頭凌虛而起,赫赫危峰,突兀水濱。明嘉靖年間所建觀音閣,踞險臨江,云檐翹角,玲瓏剔透,濃蔭扶托;下臨深潭。夕陽下,龍崗上層林盡染,幽深寬闊的大均潭,水清如鏡,可數游魚,江面浮光涌金。近觀,潭邊巖腳,有足趾印于石,崖壁上鑿有”浮傘仙跡“四個大字。這浮傘仙跡,還有一個美麗而動人的傳說,相傳唐代有馬氏夫人,持羹奉姑,至此正遇洪水,船不能渡,遂浮傘渡之,故稱為浮傘渡。
大均村尾的木勺潭,頗有情趣。這潭象把木勺,一灣潭水幽深碧綠,潭內水漩漣漪,如順其自然水流,橡皮艇會在潭內循環打滑漂流。而最吸引人的是潭邊岸上有一棵千年古樟,樹冠碩大濃密,樹枝虬勁、低垂。遠觀蓊蓊蔥蔥,仰觀翠葉如蓋,生機蓬勃。古樟下面立著一塊巨石,巨石上刻著江南第一漂五個紅色大字。自然的,此處是漂流中最值得游人留影紀念的地方。
畬鄉之窗景區旅游出行資訊
1、交通
從杭州到景寧縣城行車距離380公里,有直達臥鋪車,票價90元,每天一班;從麗水轉車更方便,杭州到麗水每天有很多快客班車,票價90元,麗水到景寧每天有數十趟面包車和小快客,票價20元。
2、氣候與最佳旅游時間
景寧畬族自治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熱量資源豐富。旅游最好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之間的秋季進行為宜
4、門票
門票免費,參加景區的活動需要付費,具體視情況而定。
關鍵字: 彈簧 景寧縣 示范點 窗 芙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