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金礦圓你一個黃金夢
金礦旅游
遂昌黃金礦業旅游
浙江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位于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濂竹鄉花園嶺,距離遂昌縣城20公里,總面積三十三點六平方公里,其中礦山公園的核心區面積為六點三平方公里。遂昌金礦金銀礦開采歷史悠久,歷代迭經興廢。唐代上元(公元671-675)年間開始采冶,宋代設有永豐銀場,明代永樂、宣德年間,成為全國最大的礦銀產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在國務院的關懷下,成立了浙江省遂昌金礦,從事現代金、銀礦的開采、冶煉,現代已累計開采黃金15.5噸、白銀238噸,根據已探明黃金、白銀儲量測算,還可開采7-8年。近年來,遂昌金礦面臨事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調整抉擇。
遂昌金礦一千三百多年的金、銀開采歷史,為國家黃金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993年,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統計局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50家最大工業企業”之一,“中國行業50家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第二名”,1990-1998年先后四次名列浙江省有色行業經濟效益第一名。1999年3月被浙江省政府命名為“三星級企業”,并以“遂金”商標在國家商標局正式注冊。公司先后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清潔礦山”被國家黃金管理局認定為全國黃金系統生產重點企業。2001年12月份公司生產的金錠、銀錠及稀貴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氰化亞金鉀三個產品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了中國“方園”委組織的iso9001-2000標準認證。根據對礦區內的黃巖洞古坑道等遺址的考證,在礦區內有永豐銀場采銀區遺跡。古人采用燒爆法采礦,木制龍骨水車排水,磚砌自然通風,木頭支護,人力或杠桿運輸和提升,石磨破碎,吹灰法練銀等的史料記載和實物遺存。其采空區最深海拔達670余米、約8萬立方米。湯顯祖在遂昌任知縣期間,正趕上萬歷皇帝大征金銀礦稅,派太監曾金前來監督開礦,湯顯祖見老百姓苦不堪言,寫下了《感事》詩句:“中涓鑿空山河盡,圣主求金日夜勞,賴是年來稀駿骨,黃金應與筑臺高。”遂昌金礦礦區是國內稀有的有條件恢復“燒爆法”采礦、“灰吹法”冶煉工藝場景的礦山。被譽為“江南第一礦”的遂昌金礦在2003年全省旅游資源普查時,被評定為四級旅游資源,具有很高的旅游開發價值,遂昌縣政府因勢利導、政策配套,扶持遂昌金礦申報國家礦山公園,開發黃金礦業旅游。
黃金博物館展示區
在新建成的黃金博物館里陳列著200余件展品,內容涵蓋古代和現代的地質、采礦、選礦、冶煉知識和黃金文化、礦業文化知識。黃金博物館是遂昌金礦的一扇窗口,是“黃金之旅”文化的集中展示區域,展出了遂昌金礦的品位和特色。在黃金博物館配套服務區,游客還可以看到金色池塘、工藝展示、時光隧道、金都尋憶、古硐探秘、明代金窟、宋代金窟、唐代金窟、湯公遺夢等。另外,在黃金冶煉車間,游客更可以看到“黃金是怎樣煉成的”的過程展示。
明代金窟
明代金窟坐落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山洞中,因為這個山洞太黑,所以不能直接走進去,必須要坐一輛小火車進去。洞里面非常的涼,明代金窟洞中放射著五顏六色的彩燈,在洞窟的墻壁上有著大大小小、奇形怪狀、怪模怪樣的小洞,墻上的這些小洞是古人采金礦時留下來的,古人采金礦是先用火燒紅那些礦石,然后用水潑上去,礦石就掉下來了,這就是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明代金窟既儲藏寶貴的金礦石,還蘊藏著豐富的知識。
9-1古采場,位于宋明金窟(4號古洞)的最底部,距地表老洞口垂高148米 。 1977 年,遂昌金礦500中段探礦巷與老洞底部貫通,老洞重見光明。明代萬歷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 )時任遂昌縣令的湯顯祖在朝廷委派的礦使太監曹金的逼迫下,組織開采,為排除礦坑積水,“增車至一百三十五輛”。但“車戽斗三車,杳無底績”。湯顯祖不滿朝廷礦政暴虐,作《感事》詩云:“中涓鑿空山河盡,圣主求金日夜勞。賴是年來稀駿骨,黃金應與筑臺高。”將矛頭直接指向神宗皇帝朱翊鈞,下定了辭官的決心。次年初,湯顯祖離任回鄉。一年后“石崩,斃百人”開采最終停止,遂湮沒無聞。
金礦旅游區旅游出行資訊
1、交通
遂昌縣內有直達景區的旅游車,交通十分便捷
2、氣候與最佳旅游時間
遂昌縣境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類型,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山地垂直氣候差異明顯。最佳旅游季節,四季皆可。
3、美食
遂昌特色菜有湯公菜系列、蕉灘魚頭、新路灣豬腳、黑魚火鍋、鵝肉等。其中蕉灘魚頭是用薄荷做佐料,香味奇特;入夜之后熱鬧非凡的大排檔上,片成又薄又滑的黑魚加上農家腌制的酸菜燒成火鍋,是人人青睞的主打菜;飄香的燒鵝則都是用整只的,n種不同的吃法--或白切、或白灼、或紅燒、或熘片、或紅燜、或濃濃燉上一鍋湯,各憑喜好。
4、門票:50元。
關鍵字: 旅游區 浙江省 遂昌縣 高科技 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