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禪寺:紅墻灰瓦飛檐崢嶸
清真禪寺
清真禪寺歷史
清真禪寺原稱清真堂,1984年易名。寺院占地面積五千九百多平米,建筑面積三千二百多平方米,該寺始建于宋末元初,寺院建筑三進:元大德年間(1297--1367年)擴建右殿;明嘉靖八年(1529年)增建右前殿平房;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重修正殿;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擴建左廂客房;清光緒廿二年(1896年)建造鐘樓和彭樓。
文革期間該寺佛像被毀,1000公斤的銅鐘被砸,殿宇被鄉政府和鄉農具廠占用。1980年春當地群眾自行重塑佛像,恢復佛事活動。1984年5月,青田縣政府批準該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并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請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手書清真禪寺寺名。1985年寺院向南擴大一千二百多平方米,現存建筑以中軸線依次為山 、鐘鼓樓、放生池、一進門臺、二進白衣丞相殿、三進觀音殿等。1987年重鑄銅鐘,重1915公斤,高2.25米,直徑1.34米,厚4厘米,上刻捐款人姓名。1987年請樂清老藝人陳鶴亭塑造2.5米高觀音菩薩、彌勒佛、地藏菩薩等像五尊。1988年請浦江縣金書評塑造3米高釋迦牟尼佛像和四大天王像,以上新塑諸像,用料均為玻璃脫紗。另塑千手觀音像,是年10月開光,1995年,又塑五百羅漢像。經修繕后的清真禪寺,已煥然一新,成為清靜莊嚴的佛門圣地。清真禪寺現任住持智定法師,原籍浙江青田人。
主殿——白衣丞相殿
主殿供奉的是唐代三朝元老、曾輔佐肅宗、代宗、德宗三君的人稱“白衣丞相”的李泌。據傳與李泌同朝一陳姓京官,因受奸臣陷害,被打入天牢,后經李泌冒死相救,轉危為安。陳氏晚年退隱故里青田,撰文記述此事,告于后輩,永銘白衣丞相李泌恩澤。此后在青田、永嘉一帶,修建了許多供奉白衣丞相的寺廟,阜山的清真禪寺規模最大,在浙西南一帶頗有影響。
一進門臺面闊七間20.9米,進深三柱4米,五架檁,中柱分心雙步梁。二進白衣丞相殿,面闊22 米,進深11.25 米,十一架檁,前后雙步梁,明間上施八角六跳藻井。重檐歇山頂,屋面正、垂脊施邸尾走獸,飛檐起翹。殿內供白衣丞相塑像,廂房面闊7.6米,進深5米,檐廊設欄凳。三進觀音殿,面闊三間 18 米,進深 14.9 米,重檐歇山頂,大殿供塑觀音、十八羅漢塑像。二、三進天井之間建有清同治十一年的放生池,占地面積約60平方米。
配殿——夫人殿
配殿夫人殿,共三進,一進面闊14.4米,進深9.3米,重檐歇山頂,明間置彌勒佛,兩側供塑四大金剛。二進面闊19.7 米,進深7.3米,明間供塑如來,兩側供塑羅漢壁。三進觀音殿,面闊19.7米,進深12.1米,清真禪寺殿內雕梁畫棟,富麗堂煌,具有濃厚的宗教文化特色。
清真禪寺廟會
清真禪寺廟會是人們為紀念觀音生辰(農歷二月十九)而自發組織的佛事集會活動,延續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每年農歷二月初一至二月十九,由清真禪寺管委會舉辦廟會。全省各地的善男信女及海外僑胞、臺灣同胞紛紛趕來,多達數萬人,車來人往,熱鬧非凡。攤店鱗次櫛比,百貨紛呈,五彩繽紛,盛況空前。
每年廟會收到的緣銀達30多萬元,其中以獻千斤燭和二月十九唱詞的場面最為壯觀。清真禪寺常年點燃著幾十對巨燭,分別為600斤、1000斤、1200斤,甚至2000斤,俗稱千斤燭。千斤燭是長明燈,是延壽燭。一對蠟燭,長明365個日日夜夜,照亮一個周歲,實乃中華一絕。廟會期間,甌江下游兩岸的善男信女以“廿四拜”(逢初一、十五祭拜,一年廿四次)的儀式向觀音大士敬獻長明燭(千斤燭)各一對,用彩車、樂隊護送運來,擇時舉行燃燭儀式,香客們拈香肅立,神情莊重,虔誠可掬。廟會高潮從二月十九凌晨2點開始,由數名先生輪流以敲鼓唱詞形式唱出觀音菩薩一生經歷,并向觀音表白捐贈緣銀者心愿,以求觀音菩薩保佑。直至晚上10點才結束整個儀式,廟會活動隨之降下帷幕。
出行資訊
1、交通
位于浙江省麗水地區青田縣西南23公里的阜山鄉眠牛山麓,可從杭州東站汽車至青田汽車站再乘中巴至景區。
2、氣候與最佳旅游時間
麗水地區地屬亞熱帶,傍山近水,兼具海洋性及山地氣候特性,且林木蔥蘢,因此冬暖夏涼,氣候四季宜人。
最佳旅游季節:四季皆宜。
3、特產
處州白蓮、慶元香菇、云和黑木耳、景寧惠明茶、仙宮雪毫茶、云和雪梨、松陽曬紅煙、云和長裙竹蓀、縉云黃花菜等。
工藝品有:青田石雕、遂昌黑陶、龍泉青瓷等。
4、溫馨提示
在寺廟參觀切記四忌:一忌稱呼不當、二忌禮節失當、三忌談吐不當、四忌行為舉止失當。
5、該景區免門票。
關鍵字: 麗水 圣地 建筑 浙江省 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