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日記:烏鎮百年茶館最后的挽歌
江南是水做的,四季彌漫的水汽使生活在這里的人變得滋潤。在水鄉,人們最“愜意”的兩件事,一是“皮包水”,二是“水包皮”。這句俏皮話的意思是指去浴室洗澡和到茶館喝茶,可見喝茶是滲透到水鄉人骨子里的一種享受。史料稱,解放前不足萬人的烏鎮有 中國奇特女子風情錄 直通財富,一鍵直達 旅途權益,攜手關注 旅途安全應急小手冊 茶館64家之多。最負盛名的“訪盧閣”茶館不僅出現在文學大師茅盾的筆下,而且被傳說成茶圣陸羽兩次造訪茶館老板盧仝而得名。 酷暑的天氣,趕早坐上三輪車,穿過薄霧輕籠著的烏鎮西大街,去那遠在西柵頭的茶館,看這里上演的尋常故事,就是最原汁原味的烏鎮生活。 茶館是烏鎮不散的早市,原因就在于它是附近一帶老年男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徐老虎是江蘇省吳興縣移風村人,卻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的茶館門口補了36年的鞋子。從44歲起,他每天早晨三四點鐘起床,步行一二里路到烏鎮西柵頭茶館,泡上一杯茶,再把修鞋機當街口一放。近年來鞋子的質量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而提高,我來喝茶的這天早上,徐老虎僅做了1元錢的補鞋生意。徐老虎還把自己扎的掃帚帶到茶館門口賣,3元錢一把。運氣好時,一個上午可以賣掉10把,利潤5元錢。徐老虎每天泡茶館的開銷是4.5元,包括一碗面,一杯茶,一包龍泉牌香煙,時不時還要塞給外孫幾元零用錢,所以手頭緊時就向茶館老板借幾十元錢用用,還還也是不難的。通常徐老虎喝茶喝到集市散盡,8點左右才收攤回家,下午打理家中的七分地。自56歲時死了妻子,惟一的女兒結婚后在鄉辦廠工作,烏鎮茶館成了徐老虎的經濟來源和精神支柱。那天,他對我說,“西柵頭馬上就要拆光了,==我也要‘失業’了。”西柵頭的這些老茶館規模都不大,兩三間門面,二三十張茶桌,參差地排成兩三行。一張正方形的板桌,配上四條狹長的長條凳,再靠一把茶壺,一只茶盅,就留住了西柵頭兩三百名老茶客。 徐老虎常年喝茶的那家茶館,老板是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人。三年前小朱將鄰居的百年老店租過來開茶館,母親和妻子一起幫他做這極薄利的生意:一杯紅茶7角,一杯綠茶1元。我邊喝茶邊盤點這200平方米前后兩間茶室里的人數,暗自算了筆賬:平均每天約50名客人,每月營業額也就1500元左右。去掉每月200元房租、50元稅金和茶葉、燃料等,小朱與父母、妻兒一家五口,吃吃做做正好搓搓手皮。 我問前來續水的小朱,西大街改建后對游客開放,讓你承包一個“修舊如舊”的茶館,干不干?小朱搖著頭說,“訪盧閣茶館一年承包費20萬元,那個承包的北京人都撐不下去關門了,我哪行?” 小朱高高的身材,紅撲撲的臉膛,和茶館里的數十個膚色黧黑、臉上有著刀刻般皺紋的老年茶客形成鮮明對比。一個茶客講起小朱的不凡身世。緊貼茶館隔壁的朱家廳是小朱祖上在清光緒年間(1887年)所建,是縣級文物保護點。現存的正廳為三開間、九架壁,樓上樓下的廳堂均鋪有方磚,樓上曾掛有象征會客之處的正廳匾額,俗稱"廳上廳"。據說朱家廳是目前江浙等五省惟一留存的"廳上廳"。小朱父親朱森良是朱家廳第三代單傳后人,一歲多大的兒子朱建輝是第五代單傳后人。小朱曾叫東陽木工為他家刻有《岳飛全傳》故事的窗板和《三國演義》故事的雀替估過價。那木工說,朱家廳光是修復全部雕刻門窗就要200多萬元。小朱說自己無力保存祖業,只能仰仗政府了。隨著西大街800多戶居民年內拆遷,小朱一家三代也要搬離朱家廳。望著朱家廳最后的傳人為烏鎮最后的茶客沏茶倒水,我不禁感慨萬千:只有在烏鎮這種地方,不經意間才會有舉手抬目之間都與百年歷史擦肩而過的感覺。然而,這樣的百年茶館就要和江南名勝烏鎮失之交臂。我們不妨對烏鎮百年茶館的命運作兩種設想:一是像對待文物一樣將老茶館保護起來。既然茶客多數是附近二三里地的農民,而且一半以上是鄰縣吳興人,那么,西大街居民的搬遷不會對西柵頭200多名茶客產生多大影響。只要仍然每杯茶7角至1元錢,只要西柵頭景區不收茶客的門票費。二是老茶館最終因西大街的搬遷而"無可奈何花落去"。沒有西大街800多戶居民也就沒了集市,而許多茶客就是靠西柵頭做些自產自銷的農產品生意賺回早茶錢的。那么,能否讓茶客們做些旅游工藝品生意呢?恐怕也不行,茶客們喝早茶之時正值游客們酣游夢鄉之際。再說,讓每天喝1元錢早茶的茶客,到哪去籌集資金鋪底做工藝品生意呢。 離拆遷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在西柵頭茶館泡了幾十年的茶客們照常三四點鐘進茶館,一泡就是大半天。在這些被命運擺布了大半輩子的老茶客臉上,你找不到“惜別”的神情。他們只是淡淡地告訴你,附近永興村已經在造茶館了,以后農村人到那里去喝茶,街上人喝茶居委會會管的。 似乎沒有人能夠阻止這樣一個“悖論”發生:讓西大街的老茶館為古鎮旅游開發讓路。然而讓路的恰恰是古鎮“活”的風景。在跨入21世紀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烏鎮曾先后接納了來自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的攝影家數百人前去西柵頭拍攝茶館。 其實,越是民族的東西越是世界的。 但愿,本文不是烏鎮百年茶館最后的挽歌。
關鍵字: 中國 俏皮話 喝茶 水 浴室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