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倒在水鎮南潯的溫柔鄉
身為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南潯或許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一個。周莊有陳逸飛畫過的方圓雙橋,甪直有葉圣陶寫過的萬盛米行,烏鎮有茅盾筆下的林家鋪子,南潯默默守望著濃厚的文化積淀,等待著不多的但是真正懂她的游人們,毫無怨懟。 水鄉古鎮南潯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北瀕太湖,東與江蘇吳江升交界。水陸交通便捷,318國道、長湖申航道橫貫東西,距上海、蘇州、杭州均在百公里上下,鎮區面鋁34平方公里。1991年,南潯名列浙江省15個歷史文化名鎮之首。南潯鎮巳被我國向聯合國推薦為世界文化遺產。南潯古鎮向來以為單靠兩個“糧倉”而造福九州百姓,實乃功德無量,故對南宋以來“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心虔志誠。而南潯,則是地處江浙交界太湖地區富甲一方的商賈重鎮,歷史上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小墩狗”大小巨商富賈,他們的財富是和象、牛、狗這些動物的體積掛鉤的。 不過,南潯古鎮隱沒在南潯漸次繁華的城市建設中,偏安一隅,卻如發著淡淡藍光的小石,散發著自己獨特的熒光靚影,拒絕融和與腐質。 沿著南西街徐徐向南,望衡對宇的街衢較之烏鎮更為開闊和寧靜,游人寥寥無幾,連店鋪都是懶洋洋的,最為逍遙自在的照舊是溪畔的垂柳和噪蟬。在南潯史館,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江南小鎮個個都擁有文脈興盛的背景,無數的進士、秀才誕生于此,南潯亦不例外。 鎮史館不僅有南潯鎮的歷代沿革介紹和豐富的方志文獻,還專廳記載了血腥的清代第一宗文字獄——莊氏明史案的來龍去脈,“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就是其中一典,讓人有時代興衰、滄海一粟的感慨。過廣惠橋進入劉氏梯號,走過幾進傳統的中式建筑,后院竟隱匿了一處紅磚大樓:古羅馬式臺柱,法國琉光玻璃、還有油畫和壁爐,無不充滿西方哥特式美學況味。紅樓仿似嫁到中國的外國媳婦,在金黃的頭發上插上一支龍鳳簪釵,“養在深閨人未識”,躲在后院閨房,“羞顏尚不開”。再走進求恕里,幽深曲折里弄中的“鷓溪小隱”的牌坊,透露出的是無言的謙遜與收斂。而張石銘故居則保持了中國大戶人家的傳統建筑風格,考究細膩的布局設計配合精美絕倫的雕花工藝,從正廳到轎廳,從廂房到書房,從議事堂到小陪弄,無不展現出一種大氣、一種風格,在傳統倫理的無形力量下的臣服與秩序。 正廳懿德堂空間高而闊,正墻上掛有古樸的墨竹畫和巧致的對聯,再配有金石、碑刻、陶瓷、古董和烏木家具,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在故居的后院,居然出人意料地存在一豪華舞廳,鑲嵌著進口彩色玻璃和瓷磚,處處彰顯西洋建筑的特點;還有兩根立柱,我滑稽地想象它是當年用來跳鋼管舞的場所。 小蓮莊和嘉業堂藏書樓當是南潯最大的看點。小蓮莊據說是清代光祿大夫劉鏞的家廟和后花園,因其敬仰趙孟
關鍵字: 萬盛米行 南潯 林家鋪子 江南水鄉 甪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