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龍泉禪寺
龍泉禪寺,隱在長樂市沙京五峰山中。臥牛、仙冠、貴品、蓮花、云梯,五峰合抱龍泉,崢嶸嶙峋,映紅掩翠,人稱“五峰嵐橫。龍泉禪寺是佛教僧制《百丈清規》制定者懷海的落發地。茶室在山陰,此處綠樹映掩,素竹弄影,涼爽宜人。我們剛剛坐定,僧人就為我們送來了一杯杯熱茶。我急切啟蓋,一陣別樣的清香撲鼻而來,不如烏龍的醇香,不比龍井的清悠,不似普洱的老陳,它獨有一種鮮冽的巖味草香,一種更親近于大自然的野風。我們忙于喝茶品茗,主人則熱情地介紹五峰山茶獨特的沖泡方法。他用開水燙過茶杯后,置入一撮龍須翻卷、長滿銀毫的金黃色茶葉,然后注入初沸的泉水,復蓋其上。稍許,他揭開杯蓋,那一卷卷“龍須慢慢舒展,忽升忽降,三起三落,最終平臥于杯底,如一朵怒放的黃菊花。我們細細觀察,都覺奇妙,蔚然成趣。僧人指點,這就是茶道中的“精華均分。他還說,飲茶的環境講究和諧自然,要與茶人個性相符。佛教茶飲,伴以青燈孤寂;道家品茗,尋求空靈虛靜,避世超塵;儒家以茶勵志,溝通人際關系,積極入世hellip;hellip;我們驚訝此僧人茶藝嫻熟,深喑茶道,不由想起剛剛細覽的《百丈清規》。《百丈清規》是天下叢林規式,懷海大師在創新禪宗戒律時,第一次提出僧徒坐禪飲茶,并作了詳細規定,形成制度。從此,“農禪并重、“禪門飲茶成為寺廟日常修行不可或缺的部分。《禪林象器箋》載:“凡禪林以奠茶,奠湯為恒例。《清規》之后,僧人不僅以茶供佛,還以茶參禪,以茶釋經,以茶招待施主香客和應酬文人,辦茶會,設茶宴,行茶禮,寫茶詩,甚至著茶書。提出佛理與茶德的主張,產生了“茶佛一味
關鍵字: 人際關系 制定者 大自然 第一次 金黃色 長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