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山廣化寺
座落在市區西南郊2公里許的鳳凰山(又名南山)之麓,是著名的閩中古剎,被評為福建“十佳”風景區之一。寺初建于南朝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始名“金仙庵”,后擴建為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睿宗皇帝賜名“靈巖寺”,宋太平 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改名“廣化寺”。 宋代是廣化寺的鼎盛時期,當時有10院,下轄120庵,僧眾達千余人。山門若市,香客如云。現建筑群是清光緒初年依舊制重修的。近年來,在海外僑胞熱心贊助下,廣化寺又進行全面的整修擴建。總面積三萬二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積已達一萬六千多平方米,整個布局以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上為藏經閣)、祖堂(上為臥佛閣)為中軸線,坐北向南,全長385米,氣勢磅礴。兩側翼建有寬敞的百柱廊廡,把整個建筑群緊密地連成一體。寺的整體結構嚴謹,布局勻稱,表現出閩南古寺院建筑傳統風格。寺內有趙樸初親筆題寫的“萬德莊嚴”匾額。左廂依次為臥佛閣帝的功德堂、溪聲閣、水云鄉、尊客堂、伽藍殿、五觀堂(上為庫房、后為香積廚)至鐘樓;右廂依次為臥佛閣旁的般若堂、看山樓、方丈、煙霞窟、凈行堂、祖師殿、學戒堂至鼓樓。左上方新建了一座宏偉的觀音閣,內供一身高達八米的觀音像;右上方新建小南山地藏殿。 在寺前左側普門庵前,還有宋乾道元年(1165年)前建成的仿木樓閣式釋迦文佛塔,五級八角形,高30米。塔室空心,內壁嵌有石級,供人登援,可至各層塔門外。外壁和迭澀間浮雕佛像、雙頭羽人、飛天樂伎和花卉鳥獸等圖案,精致美觀。塔檐仿磚瓦雕刻,有凌風飄舉之勢,其建筑藝術,為八閩少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字: 鳳凰山 廣化寺 靈巖寺 福建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