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流霞飛翠 飄飄若仙
點擊小圖欣賞大圖點擊小圖欣賞大圖點擊小圖欣賞大圖點擊小圖欣賞大圖點擊小圖欣賞大圖點擊小圖欣賞大圖點擊小圖欣賞大圖點擊小圖欣賞大圖點擊小圖欣賞大圖初冬時節游武夷山(4)虎嘯巖與一線天 次日早上,我們到虎嘯巖一線天景區,清晨七點半出發,不一會就到了。由于連日爬山,大家都累了,導游征求意見,一部分體力好的在地陪導游的引導下,沿好漢坡--半入云--定命橋,然后返回到天成禪院。一路人在領隊帶領下直接往虎嘯巖---天成禪院。主要景點在虎嘯巖,我當然就放棄那要命的一個多小時的攀登,直接往虎嘯巖走去,沿著山石小路蹣跚著,從一個一個巖峰中穿梭著。在山路里行走別有一番情趣,不一回就到了虎嘯巖,站在山峰高處,武夷山全景盡收眼底,萬千峰巒凝姿疊翠,石木相間,昂首向東,其勢如向東挺進的千軍萬馬,場面極為壯觀。峰巖顯而不裸,草木有而不繁,在嶙峋峰巖的峰巔絕頂處,在懸崖絕壁上,山花草木,翠綠映染,既有巖骨神塑的形奇,又有紅裝綠裹的靈秀。在三十六峰中,流淌著九曲彎彎、碧綠清澈的溪流。水環繞著山的雄偉,山襯托著水的秀麗,形成了絕美倫比的景致。在山峰高處,云霧繚繞,云霧隨著季節、晨午、陰晴千變萬化,而且隨地點、方位、角度的不同形態各異,更隨游客心境的異同,感觸不一。身處云容霧態的武夷山中,天風撲面,流霞飛翠,使人飄飄若仙,武夷山峰令人陶醉。 在虎嘯巖的懸崖下,有座天成禪院,整個禪院立在懸崖下的一個洞口中,沒有任何的瓦片,風雨不侵。有道是“有山即有寺觀”,望著香火繚繞的青煙,無不讓我感懷那些看破紅塵循入空門的僧人、道士,他們是何等的清雅啊。虎嘯巖是因山谷常發出如虎嘯般的聲音而得名。虎嘯巖位于二曲溪南,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個獨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嘯靈洞”四個大字高懸于巖上。“虎嘯”之聲來自于巖上的一個巨洞,山風穿過洞口,便發出怒吼,聲傳空谷,震撼群山。走進虎嘯巖,仿佛聽到了那如虎的怒吼聲,聲聲震耳。虎嘯巖那如虎的嘯聲,震撼了山谷、山峰,也穿透了千百年的歲月。笨鳥先飛,不等匯合,我與領隊交代一聲,一個人就沿山路往一線天走去。 沿途多是茶園,有往返虎嘯巖一線天景區的游客,因此也就不感覺悶。途中茶園的風光不錯,我拍了不少照片。經過半個多小時,我終于到達一線天。沿“一線天”“風洞”的大字進入一線天。入洞前,有人給派手電筒,我看見前后都有人拿了,哈哈,反正有人給照著就行,自己就沒有要。一行人不管是認識不認識的,都有說有笑的,進洞后,腳下越來越黑暗,雖有手電照明,但還是需小心地前腳探路,后腳才踏實地跟上,最窄處我們都需要側身通過,手在摸索時碰到巖壁冷冷的,且濕氣較重,最窄處,胖胖的我幾乎是擦著走的,估計兩邊的巖石都給過一線天的人擦干凈了,好不容易通過了全部的路程到了出口,出口有人收手電筒,并收費,每只手電筒是三元。沿有鐵欄桿的石階走下山,也不是很遠。一線天堪稱鬼斧神工的一大杰作此處有三個之最:最長、最窄、最高 ,最長178米,最窄處僅32公分,至于開玩笑說的“最臭”,是由于長年有白蝙蝠棲息在山洞中,會有一股異味,有些人會受不了,但大家可以享受到“蝠”氣,“蝠”糞,“蝠”音。在一線天近處,有一個被世人命名的“螺絲洞”,型如螺絲,口小身子大,里面常年滴水,很陰森,黑的看不到路面,據說現在已經暫停開放。過去開放時,凡是進去的游客都要帶手電筒,但是,還是有許多游客不敢進去。 在一線天對面,有高大的巖石,上面真是千蒼百孔,顯示出此地特有的地質地貌。好事的團友說,那上面可以放懸棺,百年以后希望能放在那里,哈,真是“無有識死”,說這么些不吉利的話。 走出一線天不遠就是停車場,與水簾洞大紅袍景區一樣,要是不走半入云、定命橋、茶園等山路,只到虎嘯巖、一線天,用汽車來回送到兩個入口,完全是可以節約時間,也不會走得那么累。
關鍵字: 一線天 導游 征求意見 武夷山 虎嘯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