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中國第一景區金絲峽今夏不可錯過的美景
白龍峽美景
一線天:白龍峽最窄處,懸崖峭壁,危巖聳天。
經過清澈的月牙潭,來到了白龍峽最窄處。依稀留有古人修的棧道。兩面峭壁松柏繁茂,從棧道行走,只能看見一條線,故被稱為“一線天”。沿天梯攀登而上,兩邊危巖聳天,懸崖峭壁,腳下白龍瀑布吼聲如雷。
馬刨泉
馬刨泉:白龍峽的名景之一,有神泉之名。
馬刨泉是白龍峽的名景之一。過了仙人石,行百余米轉過一個怪石,突聞流水嘩然,如同掌聲,就見一眼泉水從巨石下噴涌而出,泉水清冽。這就是有名的“馬刨泉”。相傳秦漢時期有一位蘇娘娘,身懷有孕,躲難請命剿滅義軍,路經此地,天熱地旱,人困馬乏,饑渴難擋,將士傷病過半。蘇娘娘初生太子,身體虛弱,加上暑氣襲人、饑渴難耐,弦暈落馬。在此危急之際,娘娘座騎烏龍馬引頸長嘶,奮蹄刨地,剎時,一道白光閃過,一眼清泉噴薄而出,娘娘大喜,與眾將士痛飲,此泉清涼甘甜,將士飲后饑渴頓消、病痛全無,士氣大振。泉水汩汩不絕,爽涼純清,看一眼使人留戀往返,喝一口令人回味無窮,故有神泉之名。娘娘登石上馬,揮兵與王、盂大戰。后人就將此泉叫馬刨泉,泉邊巨石一為落馬石,一為上馬石,據說在巨右上留有娘娘的鞋印和馬蹄印,可惜周代至今多少年風吹雨淋,印跡模糊,只有馬刨泉依舊清純甘甜,噴涌不息。這一傳說雖無法查考,卻增加了馬刨泉的神秘感。凡見過此泉的人,無不被那汩汩不絕的水量所驚嘆。泉眼有拳頭那么大,大泉眼四周有數處小泉眼,泉水爭先恐后地垂直往上冒,泛出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水泡,立在泉邊,不由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這泉水是那么多,那么旺,仿佛這整整一座山里裝的都是泉水。它永遠那么潔凈,那么清亮。它不停地冒,不停地往出涌。
石生樹
石生樹:奇特的景觀使人想到樹的頑強的生命力
石生樹距峽口三華里,在兩塊五噸大小的巨石上生長著兩棵樹,其中一棵樹是名貴植物金錢槭,屬于重點保護樹種。這兩棵樹根扎堅石,枝展藍天,頂天立地,傲然屹立,堅如鋼!鐵的巖石也被它的根系扎開了。這一奇特的景觀不由得使人想到樹的頑強的生命力。促使人們奮發向上,敢于向人生挑戰。游人可于此留影、吟詩,以壯情懷。
鎖龍瀑布
鎖龍瀑布:深潭水平如鏡,潭水清澈見底
鎖龍瀑布,因瀑布兩邊的山崖,如兩扇厚厚的門,鎖住了去路而得名。我們費了勁終于租上竹排,沿竹排擺渡之瀑布近處,抬眼望去:瀑布飛流直下,一波三折,宛如仙女面紗,絲絳飛舞,飄飄灑灑。瀑布下深潭水平如鏡,潭水清澈見底,太陽從山頂斜射下來,聆聽瀑布響聲如雷,宛如墜入人間仙境。
金獅洞
金獅洞:石質石獅睡臥洞中,形象逼真。
金獅洞中一“方解石”石質石獅睡臥洞中,形象逼真。主洞寬50米,高約30米,總面積10畝之多,清朝已建造30多間木制房屋,遺跡尚存。
白龍湖
白龍湖:仿佛鑲嵌在萬山叢中的一塊明鏡
越過幽暗的人工隧道,便來到了白龍湖。眼界頓時寬闊,青山疊翠,綠蔭蔥蔥。白龍湖仿佛鑲嵌在萬山叢中的一塊明鏡,兩岸青山翠綠倒映湖中,湖光山色,風景如畫。有幾個美院的學生散坐于幽靜處寫生,更增加了山景的情趣。
玄武殿
玄武殿:道家圣地,供奉真武祖師。
無極山位于金絲大峽谷的中心位置,將大峽谷分為北峽、西峽和東峽,山上有一寨,人稱“石燕寨”,建有玄武神廟,是道家圣地,還是先睹為快。石燕寨,南北走向,東、西、南三面均為懸崖絕壁,只有北坡狹路一條。山寨由五大臺階構成。第一臺階高崖峻壁,兩面臨空,是上山道路的關隘。人稱南天門主寨在第二臺階,是道教圣地。供奉真武祖師,每逢節日或者道會,人們接踵登山,有的為祈福求安,有的為觀賞山光水色,有的為享受登山眺望的情趣,各盡所欲。第五臺階為玉皇頂。極頂遠眺,楚天空闊,豫水旖旎,峽區數十里山水風騷各異。這里有數百種野花,芳香彌漫。
蓮花洞
蓮花洞:形似蓮花花瓣,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
蓮花洞口古松橫空,致意游客,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洞底形似蓮花花瓣。游人無不贊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貓耳崖洞地勢險要,只有一條棧道可通行,守住洞口,縱有千軍萬馬也無法進入。自古以來,戰亂或社會動蕩,附近山民避難于此。洞內有一泓泉水,清澈見底,四季不涸。
雙溪瀑布
雙溪瀑布:瀑布飛瀉而下被山石分為兩縷
十余米的山崖上一股瀑布飛瀉而下,只在過半時被山石分出一縷,在周圍裸露的峭壁映襯下,顯得挺拔飄逸。水邊有一塊木牌,上書“雙溪瀑布”,這該是兩瀑布共同的名字了。二瀑雖隔樹相望,但相距不足百米,水在樹林中相匯,聲在空中相和,應視為一體。
關鍵字: 一線天 中國 松柏 金絲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