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之王--二宜樓
座落在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的生土圓樓二宜樓是福建省內一千多座土樓中的佼佼者,有“神州第一樓”、“民居瑰寶”、“土樓之王”等稱號。1996年1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宜”二字源出《詩經》,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內宜外之意。“二宜樓”樓匾以寓意深遠和字體凝重秀麗而被收入《中華名匾》一書。二宜樓坐東南朝西北,背靠蜈蚣山,左側有“獅踢球”山相配,右邊有“玄天閣”小山丘做伴。樓前曲水回環,綠意盎然,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該樓始建于1740年,歷經三十年后才建成。據說,創建二宜樓的人叫蔣士熊,華安縣人,生于康熙16年(1678年)。雍正13年(1735年),蔣士熊帶領家人來到金面山借土地廟之地筑建樓閣即玄天閣。但是因為地處偏僻,蔣家又十分有錢,蔣士熊為避免遭到入侵者的騷擾,準備修建一座堅不可攻的土樓,并于1740年破土動工,可是,二宜樓興建沒過多久,乾隆8年(1744年)蔣士熊就辭世了。他的6個兒子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歷經30年的時間,終于將這個曠世的奇特建筑興建完畢。二宜樓呈圓形,酷似古城堡形,但又不同于城堡,在福建省內同類建筑中單體最大,占地6.35畝,建筑面積3308平方米,直徑73.4米,分內外二環。外環四層,墻厚2.53米,高16,全樓分12單元,除公共門、廳室、樓梯外,共有192間。據統計,整座樓所用的可見石料有3900立方,墻體土方1.2萬立方,木材930立方米,瓦片40萬片。

關鍵字:
內 華安縣 國務院 瑰寶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