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大院:烙下了百年社會生活印記
梅家大院
僑鄉歷史文化演變的舞臺
“鴉片戰爭之后,江門五邑掀起了向海外移民的高潮。在那個時期,五邑的海外移民主要是去了美國和加拿大。先僑們的財富積累和對西方文化的吸收首先帶給了家鄉在建筑文化上的變革。”江門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告訴我們,開平碉樓和臺山洋樓就是這種變革的歷史見證。
如今,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開平碉樓已經聞名世界,成為開平的一張文化名片,然而,堪與開平碉樓相媲美、并與之緊緊相鄰的臺山洋樓卻依然蒙著神秘的面紗。作為華僑文化的代表作,作為歸僑的海外印象和本土工匠想像力的完美結合,開平碉樓和臺山洋樓都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瑰寶,特定時代、特定地域中外文化交融共存的歷史文化景觀,烙下了百年社會生活印記,是僑鄉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一個舞臺。華僑們對故土的眷戀和對異國的情愫,通過建筑而永遠凝固。
專家點評
江門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五邑大學副教授梅偉強:
保護工作必須放在首位
梅偉強表示,梅家大院是具有一定規模的華僑建筑群體的典型代表,且保存尚為完整,因而在歷史、文化、建筑藝術等方面都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
梅偉強認為,應該以“總體規劃、保護第一、綜合開發,先旺人氣、帶旺商氣”來保護和開發梅家大院。總體規劃便是要以梅家大院為中心,將其周圍的汀江橋、碑文、大同河、基督教堂(正德小學)及大同市統統納入整體規劃中;保護第一就是在對梅家大院及其周圍環境進行開發修建時,必須將保護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能為了開發而破壞建筑物及周圍環境的原貌;綜合開發同總體規劃相一致,要對梅家大院、汀江橋、碑文、大同河、基督教堂及“一里三橋”等景觀進行綜合的改造開發;在改建開發之后,還要注重提升人氣指數,要有一定規模的人員流動,并逐漸帶旺其周邊的商業,讓梅家大院也洋溢著商業氣息,游客可以在大院內買回一些稱心如意的紀念品。
梅偉強表示,由于開發保護梅家大院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當前當地政府部門應通過立法保護梅家大院及其周圍環境,不讓其受到外界及住戶的破壞性改建或修復。
關鍵字: 占地面積 臺山市 建筑群 端芬鎮 長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