礐石風景名勝區之旅
礐石風景名勝區位于汕頭港南面,與北市區隔海相望。東西北三面環海,西南面連接陸地。陸域面積13.4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7.3平方公里,共計20.77平方公里。礐石風景名勝區規劃為六個景區,即嘯石景區、塔山景區、焰峰景區、香爐山景區、筆架山景區、蘇安景區。景點比較集中在塔山景區。 礐石風景名勝區以海、山、石、洞為景觀特色,是城市居民休閑度假旅游的勝地;1989年,礐石風景名勝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礐石風景名勝區多山,有大小山峰43座,山脈蜿蜒不斷,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峰勢起伏不陡,最高峰香爐山為198米。 礐石風景名勝區屬花崗巖地貌。花崗巖經長期地質變遷風化后,形成卵狀裸露于山頂、山腰、山溝凹處,這些怪石千姿百態,已成為風景區的景觀特色之一。礐石風景名勝區集海、山、石、洞景觀于一體,有機組合度高、內容豐富且集中,從群體的關系上去審視,有主有從,主從之間互相陪襯,互相呼應,井然有序。 我國著名作家肖乾一生中多次來過汕頭,把汕頭稱作他的第二故鄉。20世紀20年代肖乾在北京讀書時是學生運動領袖,后被學校開除。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適逢有一位汕籍的同學因奔母喪要回汕頭,肖乾就借此機會跟他一起到汕頭來尋求生路。到汕頭之后,人地兩生,語言不通,如入異國。后來朋友介紹他到礐石某中學當國語教員,推廣普通話。在演話劇的活動中,他與一位女學生相愛,兩人時常在這山水勝景中約會。后來這件婚事被黑勢力所破壞。肖乾把這段刻骨銘心的往事寫成長篇小說《夢之谷》,后來珠江電影制片廠還把它改編成電視劇。 礐石之于汕頭,有如長沙的岳麓山,武漢的路珈山,哈爾濱的太陽島,廈門的鼓浪嶼,第一個到汕頭來的人,總要到?⑹?一游,不然就可說是枉到汕頭一行。(海狗石) 礐石海濱公園東湖南側有一海蝕巖,狀若海狗,蹲于小湖中。座西北,朝東南,人們稱為“海狗守雞籠”。 傳說:青龍吐珠于海灘,其珠底下有一洞,曾住一窩金雞。金雞夜間出沒于洞外。當地人有所見,常聞金雞報曉。山神見狀奏知玉帝,玉帝怕金雞被歹人所盜,遂遣海狗下凡守護之。海狗饑餐紅樹葉,渴飲海水,夜臥海灘,時刻守護。經過很長時間,海狗煉成銅骨石身,永遠鎮守洞門外。這就是海狗石的由來,是不是一個很美的神話故事?(龍珠石) 龍珠石位于?⑹?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原英國領事館)一側。這渾圓黑色的巨石,高27米,周長200米,如鼓如臺。古松破石而生,老榕盤石而起,奇花異草環繞,狀甚奇偉,巨石之巔,天然形成一片長、寬各10米的平坦石臺。石的后面的一山脈蜿蜒而來,狀若青龍,石平臺恰像青龍吐出之珠,故得名龍珠石。龍珠石又名皇冠石,1860年英國政府在這里建英國領事館,該館英人稱此石狀如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的皇冠,又給這塊石頭一個“皇冠石”的名字,并曾在巨石上鑿刻英皇的名字。站在龍珠石上放眼望去,是汕頭港的碧波銀浪,萬國船樓,以及市區高樓林立的現代化海濱城市景象。若當靜夜,則在這里欣賞汕頭經濟特區的萬家燈火,晶瑩璀璨。(天壇花園、白花尖大廟) 礐石天壇花園是香港同胞陳錫謙先生等發起并贈建的。前期工程白花尖大廟于1993年10月3日開光。大廟深70米,寬40米,最高22米。大廟采用水泥仿木結構,前、中座是潮汕廟宇特色,后座(主殿)系宮廷式,將南北廟宇建筑融為一體。 白花尖大廟前的石龍寺寶,配有從江西井崗山運來的十余萬公斤白石所割制的欄桿,石階頂上峙著一對大石獅,兩棵木棉樹,兩個寶鼎,一口“青蛙”古井,兩支盤龍大柱。門上懸掛著由汕頭畫院名譽院長蔡仰顏所書的匾額“白花尖大廟”。邁過高達5.5米的拱形大石門,三門排列著六幅文武大將秦瓊、尉遲恭、程咬金、魏延、徐茂、謝映登驅邪的繪畫,給人以莊嚴的威懾感。 大廟地面全由光滑的石板鋪成。分三進:一進是大門樓,兩旁豎有3.6米的四大天王塑像;二進是拜亭,地面巧用色石鋪成一個大“福”字;三進是大殿,大殿內橫擺著20米的深紅色香案,殿墻前正中擺著一系列塑像。中殿是九天娘娘、天后圣母、黎山圣母;右殿是孫大圣、玉帝、姜太公;左殿是華佗仙師、七圣娘娘、大伯爺。該廟道、神、釋匯流,以女神拜謁為主體,特別能體現潮汕地區喜造神,多神崇拜的民俗。殿頂嵌有直徑5米的大型木質八卦圖,周圍雕刻有貼金的十二生肖動物。建廟涉及到泥、木、石、油、漆、塑、嵌等潮汕民間傳統藝術,具有一定的鑒賞價值。(桃花澗) 桃花澗位于礐石焰峰景區西側山麓,是一個自然山洞,因西岸遍植桃樹而得名。這里山澗曲折幽深,澗水平靜清澈,洞岸綠影成蔭,加之倒映水中的藍天、青山、綠樹,給風景區增添清靈秀氣。每當桃花盛開時節,形成粉紅的花海,更使人流連忘返。 最近,礐石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計劃重建桃花澗,并以桃花水市命名。以駟馬拖車等潮汕典型民居形式,構成風景區的服務基地,供游人領略潮汕茶道精髓,品食潮汕風味小吃,玩賞地方特色小品,觀賞潮汕民居格局。屆時我們游覽桃花澗,將會有一番意想不到的收獲。(龍泉洞) 龍泉洞位于桃苑春景內。洞內有三個石龍頭,口吐清泉,泉水甘甜。取泉烹茗,清香甘美。洞內十只石龜縱列為徑道,異趣奇觀;洞外蒼松古柏,綠蔭蔽日,林鳥清唱,真是一處消暑休憩的幽雅勝地。“巖洞清幽凈客心,參天古木茂成林,山風吹奏松林曲,舞蝶翩翩伴鳥音。”1981年汕頭市文聯組織汕頭市知名人士光臨這里,專為桃苑春石洞命名,共點景命名“揮龍”、“盤龍”、“龍泉”、“攀龍”五景,總稱“龍泉洞”。 龍泉洞于“文革”期間原泉被毀,成為枯龍,1986年修復泉源,于是,枯龍復蘇,龍泉涓涓不絕。(垂虹洞) 垂虹洞即連環洞,位于礐石塔山景區。全長1200米,由19個不同標高,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花崗洞府和十處露天平臺,1500級石臺階連環組成。此洞是目前我國最長的花崗巖游覽線。洞內構景奧妙,時而驚嘆巨石懸空,飄然欲墜。時而疑心陷入巖石迷陣,撲朔迷離,進退兩難。猶豫間霍然出現一平臺,遠眺近觀,洞天兩色堪贊奇觀。 礐石風景名勝區位于汕頭港南面,與北市區隔海相望。東西北三面環海,西南面連接陸地。陸域面積13.4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7.3平方公里,共計20.77平方公里。礐石風景名勝區規劃為六個景區,即嘯石景區、塔山景區、焰峰景區、香爐山景區、筆架山景區、蘇安景區。景點比較集中在塔山景區。 礐石風景名勝區以海、山、石、洞為景觀特色,是城市居民休閑度假旅游的勝地;1989年,礐石風景名勝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礐石風景名勝區多山,有大小山峰43座,山脈蜿蜒不斷,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峰勢起伏不陡,最高峰香爐山為198米。 礐石風景名勝區屬花崗巖地貌。花崗巖經長期地質變遷風化后,形成卵狀裸露于山頂、山腰、山溝凹處,這些怪石千姿百態,已成為風景區的景觀特色之一。礐石風景名勝區集海、山、石、洞景觀于一體,有機組合度高、內容豐富且集中,從群體的關系上去審視,有主有從,主從之間互相陪襯,互相呼應,井然有序。 我國著名作家肖乾一生中多次來過汕頭,把汕頭稱作他的第二故鄉。20世紀20年代肖乾在北京讀書時是學生運動領袖,后被學校開除。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適逢有一位汕籍的同學因奔母喪要回汕頭,肖乾就借此機會跟他一起到汕頭來尋求生路。到汕頭之后,人地兩生,語言不通,如入異國。后來朋友介紹他到礐石某中學當國語教員,推廣普通話。在演話劇的活動中,他與一位女學生相愛,兩人時常在這山水勝景中約會。后來這件婚事被黑勢力所破壞。肖乾把這段刻骨銘心的往事寫成長篇小說《夢之谷》,后來珠江電影制片廠還把它改編成電視劇。 礐石之于汕頭,有如長沙的岳麓山,武漢的路珈山,哈爾濱的太陽島,廈門的鼓浪嶼,第一個到汕頭來的人,總要到?⑹?一游,不然就可說是枉到汕頭一行。(海狗石) 礐石海濱公園東湖南側有一海蝕巖,狀若海狗,蹲于小湖中。座西北,朝東南,人們稱為“海狗守雞籠”。 傳說:青龍吐珠于海灘,其珠底下有一洞,曾住一窩金雞。金雞夜間出沒于洞外。當地人有所見,常聞金雞報曉。山神見狀奏知玉帝,玉帝怕金雞被歹人所盜,遂遣海狗下凡守護之。海狗饑餐紅樹葉,渴飲海水,夜臥海灘,時刻守護。經過很長時間,海狗煉成銅骨石身,永遠鎮守洞門外。這就是海狗石的由來,是不是一個很美的神話故事?(龍珠石) 龍珠石位于?⑹?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原英國領事館)一側。這渾圓黑色的巨石,高27米,周長200米,如鼓如臺。古松破石而生,老榕盤石而起,奇花異草環繞,狀甚奇偉,巨石之巔,天然形成一片長、寬各10米的平坦石臺。石的后面的一山脈蜿蜒而來,狀若青龍,石平臺恰像青龍吐出之珠,故得名龍珠石。龍珠石又名皇冠石,1860年英國政府在這里建英國領事館,該館英人稱此石狀如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的皇冠,又給這塊石頭一個“皇冠石”的名字,并曾在巨石上鑿刻英皇的名字。站在龍珠石上放眼望去,是汕頭港的碧波銀浪,萬國船樓,以及市區高樓林立的現代化海濱城市景象。若當靜夜,則在這里欣賞汕頭經濟特區的萬家燈火,晶瑩璀璨。(天壇花園、白花尖大廟) 礐石天壇花園是香港同胞陳錫謙先生等發起并贈建的。前期工程白花尖大廟于1993年10月3日開光。大廟深70米,寬40米,最高22米。大廟采用水泥仿木結構,前、中座是潮汕廟宇特色,后座(主殿)系宮廷式,將南北廟宇建筑融為一體。 白花尖大廟前的石龍寺寶,配有從江西井崗山運來的十余萬公斤白石所割制的欄桿,石階頂上峙著一對大石獅,兩棵木棉樹,兩個寶鼎,一口“青蛙”古井,兩支盤龍大柱。門上懸掛著由汕頭畫院名譽院長蔡仰顏所書的匾額“白花尖大廟”。邁過高達5.5米的拱形大石門,三門排列著六幅文武大將秦瓊、尉遲恭、程咬金、魏延、徐茂、謝映登驅邪的繪畫,給人以莊嚴的威懾感。 大廟地面全由光滑的石板鋪成。分三進:一進是大門樓,兩旁豎有3.6米的四大天王塑像;二進是拜亭,地面巧用色石鋪成一個大“福”字;三進是大殿,大殿內橫擺著20米的深紅色香案,殿墻前正中擺著一系列塑像。中殿是九天娘娘、天后圣母、黎山圣母;右殿是孫大圣、玉帝、姜太公;左殿是華佗仙師、七圣娘娘、大伯爺。該廟道、神、釋匯流,以女神拜謁為主體,特別能體現潮汕地區喜造神,多神崇拜的民俗。殿頂嵌有直徑5米的大型木質八卦圖,周圍雕刻有貼金的十二生肖動物。建廟涉及到泥、木、石、油、漆、塑、嵌等潮汕民間傳統藝術,具有一定的鑒賞價值。(桃花澗) 桃花澗位于礐石焰峰景區西側山麓,是一個自然山洞,因西岸遍植桃樹而得名。這里山澗曲折幽深,澗水平靜清澈,洞岸綠影成蔭,加之倒映水中的藍天、青山、綠樹,給風景區增添清靈秀氣。每當桃花盛開時節,形成粉紅的花海,更使人流連忘返。 最近,礐石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計劃重建桃花澗,并以桃花水市命名。以駟馬拖車等潮汕典型民居形式,構成風景區的服務基地,供游人領略潮汕茶道精髓,品食潮汕風味小吃,玩賞地方特色小品,觀賞潮汕民居格局。屆時我們游覽桃花澗,將會有一番意想不到的收獲。(龍泉洞) 龍泉洞位于桃苑春景內。洞內有三個石龍頭,口吐清泉,泉水甘甜。取泉烹茗,清香甘美。洞內十只石龜縱列為徑道,異趣奇觀;洞外蒼松古柏,綠蔭蔽日,林鳥清唱,真是一處消暑休憩的幽雅勝地。“巖洞清幽凈客心,參天古木茂成林,山風吹奏松林曲,舞蝶翩翩伴鳥音。”1981年汕頭市文聯組織汕頭市知名人士光臨這里,專為桃苑春石洞命名,共點景命名“揮龍”、“盤龍”、“龍泉”、“攀龍”五景,總稱“龍泉洞”。 龍泉洞于“文革”期間原泉被毀,成為枯龍,1986年修復泉源,于是,枯龍復蘇,龍泉涓涓不絕。(垂虹洞) 垂虹洞即連環洞,位于礐石塔山景區。全長1200米,由19個不同標高,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花崗洞府和十處露天平臺,1500級石臺階連環組成。此洞是目前我國最長的花崗巖游覽線。洞內構景奧妙,時而驚嘆巨石懸空,飄然欲墜。時而疑心陷入巖石迷陣,撲朔迷離,進退兩難。猶豫間霍然出現一平臺,遠眺近觀,洞天兩色堪贊奇觀。 垂虹洞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和諧的花崗巖洞府,具有“奇、險、幽、秘、廣、函、貫”絕妙景觀。各界知名人士稱譽為“潮汕第一勝景”。北京大學地理系教授陳傳康多次前來考察,贊為“全國第一花崗巖奇洞”,前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曾蒞臨考察,更盛贊為“天下第一花崗巖奇洞”。(飄然亭) “飄然亭”屹立于礐石風景名勝區塔山景區前峰,海拔約120米的“雞冠峰”巔。此亭建于1985年9月間。亭分二層、六柱,圓形檐牙高喙,金黃色琉璃瓦蓋頂,頂端裝飾著一顆鑲金、光芒環射的橄欖球體。上層設環亭靠背安全椅,配套五只小圓桌,游客可一邊憩息品茶,一邊閑情飽覽風景區和北市區風光。亭南面配襯小亭閣,名為“流丹”。西北面峰巔建一小亭,名為“盟鷗”,構成雙峰對峙,二亭屹立的景觀。每當云霧繚繞,登此亭若置身仙境,飄然欲仙,詩興橫生。所以取名“飄然亭”,此景曾評為鮀新八景:“飄亭遠眺”。 沿著通天洞口可登上依山盤蜒的曲徑,繞峭壁“尋勝”,穿過一線天“窺天”,拾級登上飄然亭,挹西山之彩霞,吞三江之奔流,望雄鷹之翱翔,聽林鳥之長鳴。游斯亭也,百念俱忘。(幽谷松濤) 礐石風景名勝區以海碧、山青、石奇、洞幽為四大特點。境內群山多姿,峽谷幽深,怪石遍布,巖洞連環。“幽谷松濤”是比較集中體現上述特色的景點。 “幽谷松濤”地處礐石風景名勝區的焰峰景區,以風吹松樹林,如海濤拍岸的濤聲為意境。在幽靜的山谷之中,松蔭茂密,濤聲不絕于耳。空氣清新,沁人心脾,讓你品賞到大自然的迷人景致。欣賞雙虹飛架南北市區,高樓林立的汕頭北市區相擁入懷。 幽谷松濤由上、下、東、西4組石徑環繞整個景區,全長約2000米,有天然洞府6個,樓亭、平臺十多處。來到這里,既能遠眺大海碧波、市區景色,又能感受到巖洞的奇詭,你一定會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關鍵字: 北市區 景點 筆架山 風景 香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