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幽探勝訪古問今--重游民間藝術之宮——佛山祖廟
尋幽探勝 訪古問今(三)──重游民間藝術之宮——佛山祖廟11月16日下午,回程之前,我跟隊重游了一趟廣東省佛山市的佛山祖廟。一進入佛山市區,就使人無法忽視祖廟的存在,因為無論是路牌還是公交車線路都會時時提醒你祖廟在佛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位置。如“祖苗車站、祖廟路、祖廟路口”等等。祖廟是佛山城市文化的靈魂,是珠三角地區“萬廟之祖”。佛山祖廟,坐落在佛山市祖廟路的鬧市中。它是供奉我國真正的國教──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廟,明代改稱靈應祠;因為宋元以后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眾議事的地方,成為聯結各姓的紐帶,所以佛山人習稱它為祖廟。圖1 佛山祖廟 祖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原建筑已于元末焚毀,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后經過二十多次重修、擴建,終于形成一座規模宏大、制作精美、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祖廟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軸線上的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建筑組成。其整體布局規整莊嚴,蔬密有致,亭臺廊榭的設置嚴格遵守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原則,以藏和露的巧妙辯證讓游客覺得其內部空間含蓄、內斂、復雜、神秘繼而產生肅然起敬之感。圖2 萬福臺 圖3 靈應牌坊

關鍵字:
佛山市 公交車 廣東省 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