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林湖風景區
梅林湖風景區位于庵埠鎮西北郊虎山腳,北接彩塘鎮,郭隴、潘隴、鳳隴三村環抱其東南。為海跡湖,湖略呈桃狀,面積約300畝。湖心東南有陸地凸起,稱湖心島,面積約80畝。相傳湖邊曾住梅、林、胡3姓居民,一次,山崩地裂,村莊陷落,變成湖泊,后人遂稱之梅林湖。有四水通湖二出二入,利航利灌。 湖西北岸邊沖積平原有梅林湖口丘遺址,據專家考察,年代相當于中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或稍晚一些。登西北岸可游覽石壁崖、海蝕石群、鐵砧石、中離洞、白云巖、東巖等名勝,還可到寶慶寺禮佛。梅林湖水深達10米,水面澄碧,湖中盛產銀魚和鳳尾絲魚。如今,湖邊綠禾如茵,稻寂飄香,湖碧水澄,湖山相映成趣,景色秀麗,不失為旅游勝地。從汕頭市區到梅林湖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從庵埠鎮的潮安大道左拐進入庵鳳路后經過薛隴村到梅林湖;另一條是從梅林湖西側的安揭公路至揭東縣地都鎮溪明村界碑右拐進入梅林湖。不過由于梅林湖尚沒有開發旅游,兩條路線均系田間小路,狹窄且崎嶇,較為難走。 距今6000年前的一次地質史上的大海侵過程造就了古潮州海灣,梅林湖就是昔先古潮州海灣的一部分。從距今2500年前開始,由于地殼抬升運動作用導致水下沙洲逐漸增高,至今約增高了5米左右,海水漸漸向東南方向退卻了約40公里,形成韓江三角洲平原。韓江泥沙淤積形成的沙隴將海岸線的線海與外海分隔而形成瀉湖,梅林湖便這樣誕生了。這里經常發現積淀已久的貝殼層,就是梅林湖滄海桑田的歷史見證。 古海蝕石群千姿百態 鐵砧石千年屹立山巔 梅林湖東南經鳥?河與汕頭西港相接,西面經中離溪、雙利溪與榕江相連。湖水經地表水和雨水長年累月的滲透已經淡化,湖中盛產銀魚和鳳尾魚,這些原本生活于大海咸水中的魚類,經過長期的演變已成為地地道道的淡水魚,但它們較之于海洋中的同類有所不同,淡水銀魚和鳳尾魚鼻孔處為白色,鳳尾魚的背鰭處還有幾處白點,甚為奇特。 梅林湖風景區中,古瀉湖與古海蝕石共生共處,像一個天然的“地質博物館”。梅林湖畔密集地分布著保存完好的古海蝕石群,顯示了遠古時代大海波浪對海岸花崗巖的偉大的海蝕力量,記錄了古潮州灣的海平面變化及地質變遷。這里的花崗巖經海浪長期的咬蝕,外觀千姿百態、古靈精怪,有的狀似海龜,有的狀似猿猴,有的如一只大手掌,或者如小狗、如奔兔、如雄鷹、如蝸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梅林湖北面山脊上有一塊巨大的風動石,遠望其外觀似鐵匠打鐵用的鐵砧,當地人稱之為“鐵砧石”。“鐵砧石”高約10米,大頭細身、頭重腳輕,但卻有驚無險地屹立于山之巔,歷幾千年任風吹雨打而穩若泰山。 農家菜肴別具特色 “梅林”四季風景如畫 梅林湖西北岸有一座怪石嶙峋的牛頭山,遠眺活像一頭大水牛打坐于田間打盹反芻。牛頭山高35米,是典型的三級海蝕階地。牛頭山南麓有一座梅林湖人開辦的休閑農莊,薛姓的老板頗具眼光與膽略,率先在梅林湖畔辦起了休閑旅游產業。這里有荷塘、菱角池,池塘邊建有釣魚臺供游人垂釣,還有獨具鄉土特色的茅草屋供游人聚會品茗、燒烤休閑。這里可吃到梅林湖中盛產的石螺、蜆、野生湖蝦及湖魚,有銀魚、鳳尾魚、草魚、鯉魚、甲魚、泥鰍、劃鼠、烏耳鰻等,還有放養于湖區的雞、鴨、鵝,肉味鮮甜肉質嫩滑。湖區農田自產的番薯、菱角、蓮藕及各種新鮮蔬菜應有盡有,還有剛碾的新米飯香氣四溢,而羊桃、油甘、荔枝、龍眼、木仔等季節佳果更是任君品嘗。臭花(也稱狗屎花)燉雞、鴨湯是梅林湖人的傳統藥膳燉品,既清熱解毒,又補身護膚,珍饈美肴琳瑯滿目。 梅林湖畔有始建于宋寶慶三年,至今近800年的白云巖禪寺以及湖光禪寺。 梅林湖四季的景色各具其風韻,春之梅林湖梅花、桃花、李花及各種多不勝數的野花競相開放,花香是春的信使,芬芳誘人,香飄四方,花叢中鳥雀喳喳,而花之姹紫嫣紅更是嬌艷動人;夏之梅林湖綠禾如茵、湖山相映、澄水碧湖;秋之梅林湖稻浪泛金、稻菽飄香、秋實累累、湖光皓月;冬之梅林湖則是四野靜寂、稻茬遍野、雞鴨相逐、鷺鳥競翔,還有田野里悠然覓食的點點牛影。有如蘇軾《墨花》一詩:“獨有狂居士,求為黑牡丹”,將水牛喻為黑牡丹,以詩作畫,筆法絕妙。好一幅梅林湖“黑牡丹盛放”圖景,好一派湖光山色! 梅林湖北岸的彩塘鎮金砂鄉從熙公祠,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月治九年(1870年)整座建筑富麗堂皇、美輪美奐,房頂屋檐梁柱上極盡潮州木雕工藝之能事,最負盛名的藝術精華是祠堂門樓石壁上的四屏精美石雕,石雕有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士農工商、漁樵耕讀等內容,所有人物、景物均用雕刻細微的石線條表現出來,人物面部表情、衣褶動作通過匠師們精細的刀工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其刻畫的準確和形象生動的程度令行家折服,足見匠師精深的藝術造詣。其中尤以牧童手中的牽牛繩和漁人手中的漁網工藝最為精湛,“牽牛繩”以鏤空手法雕刻,長約5厘米,只有火柴枝大小,雕刻之難度極高,為此,“牽牛繩”以其精致、逼真、巧奪天工令人叫絕,聞名遐邇。
關鍵字: 東南 彩塘鎮 梅林 湖心島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