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的法式建筑遺跡
歷史悠久的湛江是粵西地區最大的城市,因其靠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國家統治的往事。 1899年,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占領。1945年抗戰勝利,廣州灣回歸,從此定名為“湛江”。 沒有記憶的城市是膚淺的,應該說,湛江的城市雛形是從淪為法國租借地后才開始的。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筑,為我們勾勒出湛江成長的軌跡。不同時期的建筑保存著城市的記憶,這些真實的歷史影像給了后人無限的啟示。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天主教堂和法國廣州灣警察署舊址。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位于霞山區海濱一路,它建于1903年,鋼筋水泥結構二層樓建筑,有地下室。這個大樓面向廣州灣,曾是法國廣州灣租借地最高統治機關。1899年11月16日,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把這片土地租借給法國,租期99年。此后,法國即派公使駐在這個大樓,對租借地實行統治。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中國政府根據《中法交收廣州灣專約》收回廣州灣,設置湛江市,結束了法國在廣州灣長達46年的統治。1946年湛江市政府成立,駐舊址內。湛江市解放初期,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駐此。現在該舊址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這應該是高盧雄雞了: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位于霞山區綠蔭路,又稱維多爾天主教堂,巍峨高聳,莊嚴肅穆,四周花木環繞,是湛江唯一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國重點教堂之一。法帝國主義入侵湛江后,天主教隨之而入,1900年法籍神父在湛江主持教務期間,提出興建教堂,1903年由教會籌資建成。該教堂磚石鋼筋混凝土結構,雙尖石塔,大廳能容納千人,是當時華南地區最具規模的哥特式教堂。1991年,天主教堂被列為湛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法國廣州灣警察署舊址 法國廣州灣警察署舊址坐落在霞山區,在廣州灣法國公使署對面,現在是霞山公安分局辦公樓。法國軍隊入侵湛江后,為維護其殖民統治,隨即設立警察署,并于1900年動工興建辦公大樓。警察署大樓高二層,磚石砌筑,門前有寬闊陽臺進入大廳。警察署大樓外型莊重肅穆,是湛江法式建筑遺跡中最早的建筑。
關鍵字: 對外貿易 廣州灣 最大的 法國 西方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