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關
天門關歷史悠久,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于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率兵兩萬余人征林邑,經過此關曾立碑,唐代詩人溫庭筠有贊馬援詩:quot;漢令班南海,蠻兵避玉林,天崖柱分界,傲外貢輸金,坐失奸臣意,誰明報國心,一棺忠勇骨,漂泊章煙涂。quot;唐朝宰相李德裕于宣宗時(847年),被貶為崖州司馬,過天門關時寫詩曰:quot;一去一萬里,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quot;唐代詩人沈銓期(字云卿)被貶過此寫《入鬼門關》一詩:quot;昔傳章江路,今到鬼門關。土地無人老,流移幾客還。自從別京路,頹鬢與衰顏。夕宿含沙里,晨行同路間,馬危千仞谷,舟行萬重灣。問我投何地,西南盡百蠻。quot;宋代大文學家、詩人蘇東坡,被貶嶺南和得赦歸朝,經過此關,并作《次韻王玉林》一詩:quot;晚途流落不堪舍,海上春泥手自翻;漢使節空余白,故侯瓜在有頹坦。平生多難非天命,此去殘年盡主恩;誤辱使君多文拭,寧聞老鶴更新軒。quot;明代徐霞客在《粵西游日記》中寫道:quot;北流縣西十里為鬼門關,東十里為勾漏山,二石山分支聳秀,東西對列,而鬼門顛崖遂谷,雙峰夾立,路過其中,勝與勾漏實相伯仲。予自橫林北望即奇之,不知為鬼門也,至縣始悟已從東南越入之過,以不及經其下為恨。quot;
關鍵字: 交界處 北流縣 歷史悠久 玉林市 鬼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