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漏斗”樂業大石圍天坑
景區美景
站在大石圍天坑的觀景臺,俯瞰天坑底部,陰天的時候霧氣繚繞、時濃時淡、似夢如幻、恍如仙境,晴天的時候,地下原始森林郁郁蔥蔥、神秘莫測。遠眺前方峭壁,不知是自然的巧合,還是天意的顯靈,上面清晰地赫然顯現著一幅倒著的“中國地圖”,非常之逼真,令你不敢想象,就連海南島、臺灣島都非常清晰,整個“中國地圖”的總面積約9600平方米,堪稱“中國地圖”之最。
自從樂業大石圍天坑顯現在世人面前時,大石圍天坑的神奇就象一個蒙著黑紗的美麗少女,令世人為之傾倒。大石圍天坑的神奇,一方面是它的形成、地下河的探秘、地下溶洞的發現,另一方面就是好多無法解釋的事情。
一神,數字吻合。大石圍天坑底部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積是9.6萬平方米,峭壁上的中國地圖面積為9600平方米,和中國總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都形成了一種科學上無法解釋的關系。這也許是數字的一種巧合,但從迷信的角度,好像是冥冥之中上天給的暗示,讓人費思不得其解。
二神,神秘失蹤。在1999年11月9日廣西電視臺及科考隊第二次進入大石圍天坑底部考察,1999年11月10日在過天坑底部一條水不足沒膝、寬不過5米的地下河時,隨同武警少尉覃禮廣同志攙扶著電視臺攝制組成員及專家一個個過河,就在人們都過了河時,就那么一片地方,就那么一片空間,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9時42分,年僅25歲的武警少尉覃禮廣同志剎那間不見了蹤影。地面“飛貓”探險隊聞訊后,馬上組織人員下到坑底開展搜救工作,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搜救,還是不見覃禮廣同志的蹤影,最后不得不宣告搜救工作失敗。一年以后,一對美國探險專家夫婦進入大石圍天坑考察,意外地發現了一年前失蹤的武警少尉覃禮廣同志的遺骸,還有散落在旁邊的警服、警徽等。這對探險夫婦把這些收集好,用東西包好后,帶到洞口,系在一棵樹上,作了標記,上了坑后才通知我們的人員。可能在坐的各位朋友會問我,這對美國夫婦為什么不把覃禮廣的遺骸帶上來,不好意思,我真的沒辦法回答你們,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們一點,有人親眼看見,這對生活在非常發達的美國,思想高度解放的夫婦在進入大石圍天坑前,在樂業縣城買了雞、鴨、魚等物品,在坑口祭祀后才進入天坑的。說到這里,順便告訴大家,也算是一個善意的提醒,我們以前的團隊在游覽大石圍天坑時,好多人不知出于什么想法,往大石圍天坑中扔百元大鈔。我不敢對此行為妄加評論,但單從環保的角度而言,這種行為絕對是不可取的,或者說適得其反。你想一想,連最平凡的人都喜歡潔凈,更何況神靈呢?所以提醒大家,在進入大石圍天坑旅游區內,嚴禁亂扔喝完的飲料瓶、果皮、面巾紙等垃圾!
三神,坑頂迎客松。在大石圍天坑頂部觀景臺上方的山頂上生長著一棵枝繁葉茂、青翠欲滴的迎客松,你可別小看了這棵松樹,它在這個山頂上生長了多小年,沒有人知道,更沒有可考的歷史。在大石圍天坑開發初期,施工隊明令告知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不得破壞大石圍里的樹木。一個叫吳明的工人,可能是抱著為了留名千古的心理,在搭建大石圍天坑觀景臺時,一個人爬上頂部,用一把小刀在迎客松上刻,剛刻了一刀,全身一麻,從頂部滾落到了觀景臺,幸好沒滾落天坑。第二天,吳明的右手開始腫脹難忍,第三天,右手開始腐爛。在醫院打了近一個月的滴水仍不見好轉,后經人提醒,帶上供品到迎客松樹下祭祀。兩天后,吳明的右手痊愈。一時間,吳明的故事傳的沸沸揚揚,更增加了大石圍天坑的神奇色彩。
四神,大石圍天坑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不得帶出。說的是2002年5月8日,大石圍天坑接待了來自北京的一個科考團,共9人,全部是男性。在沒進大石圍天坑之前,導游人員已經把這一點講清楚了。可能是大石圍滿山遍野的美麗櫻花和極具觀賞價值的奇石的誘惑,出來時多數人的口袋里都鼓鼓的,這時導游人員嚴勵地告訴大家,把東西都放回去。好多人雖然極不情愿,但還是聽從了導游的勸誡,只有一位同志最后趁導游不注意,最后還是偷偷地把一塊好看的石頭帶在身上。在車快出大石圍的時候,不幸發生了車禍,其余8人都安然無恙,唯有這位姓梁的先生不幸身亡。
五神,大石圍的天氣。據當地人說,只要有人下坑或大的石頭滾入坑底,哪怕是晴朗的天氣,也會突然間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好像一下子整座大山都搖晃起來。好多人都嚇的兩腿發顫、面色蒼白,一些女游客嚇的蹲在觀景臺上,兩手死死抓住欄桿,一動也不敢動了。而一但騷動和響聲停止了,馬上就會云消霧散、雨住風停、艷陽高照。對于這神秘的天氣速變現象,至今沒有定論,只是猜測可能是因為這里特有的地理環境、氣壓、氣流等緣故。
目前,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已開發的有大石圍天坑、穿洞天坑、白洞天坑等,這些天坑的開發,難度之大、工程量之大令人難以想象。這里要提起的是,百色市旅游局龍宗福局長、車桂林付局長、樂業縣旅游局李春明局長等領導,經常身穿迷彩服,腳登“解放鞋”,親臨一線工地,加入到開發的隊伍當中,和工人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以工地為家,以奉獻為榮,充分體現了新百色精神,展示了“人民公仆”的偉大形象。
大石圍天坑以奇、美、險、神令世人折服,坑內幾科是“生物的基因庫”,現已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為解決海內外游客到了大石圍天坑而不能下去的遺憾,百色有關政府部門正在極力想辦法解決。第一是想在大石圍天坑安裝升降電梯,但這種設想很快被否定,因為一是難度大,幾乎不可能,613米的高度比美國的世貿大廈還高出許多;二是這種做法一但實施,會馬上破壞天坑內部的環境及生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第二是在大石圍天坑側面有一洞,名曰:螞蜂洞,斜插大石圍天坑,只須打通40多米,就可通到離天坑底部地下原始森林約80米高度的地方,這樣向上既可看到大石圍天坑的險峻,向下又可清晰地看到地下原始森林的茂盛與神奇,這種想法目前正在實施;第三是采用現代影像技術,在天坑底部、地下原始森林、地下洞、地下河及重要地段多角度、多方位安裝攝像設備,將坑內畫面同步傳輸地面,真實展現坑內的奇景、奇物等,因此項工程需要耗費巨資,預訂到2005年可實施;第四是對想下大石圍天坑的探險者實行定量接待,在經過探險基地的嚴格培訓后,方可隨同探險隊進入天坑底部,另須繳納1000美元/人的費用;第五是開放穿洞天坑或白洞天坑,滿足旅游者的好奇需求。
地址:廣西省百色市樂業縣同樂鎮刷把村
交通:在樂業縣旅游局有專車接送到天坑。
小貼士:廣西地處亞熱帶,除了桂北山區在冬季天氣較寒冷外,大部分地區都是夏長冬短。雨季時,桂林山水常籠罩于煙雨之中,是觀賞山水勝景的最佳季節。旅游廣西宜帶雨具。
關鍵字: 喀斯特 天坑 廣西 雜志 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