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村寨“銀水侗寨”
在桂林市龍勝縣城西1.5公里的勒黃小三峽之中,與6400千瓦的勒黃水電站庫區鏵嘴相連,總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是個集橋、亭、廊三位一體的獨具風格的風雨橋,四方層檐飛角瓦頂塔形鼓樓的侗族少數民族民俗村寨,其溝迭巖有致瀑布飛流直下,遠望似銀鏈,故稱為“銀水侗寨”。
銀水侗寨
景點介紹
銀水侗寨位于龍勝縣城西1.5公里的勒黃小三峽之中,與勒黃水電站庫區鏵嘴相連,總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是個集橋、亭、廊三位一體的獨具風格的風雨橋,四方層檐飛角瓦頂塔形鼓樓的侗族少數民族民俗村寨, 因寨子后面有一條銀鏈般的瀑布流下而得名。寨子面前是龍勝過去八景之一的勒黃峽,如今是勒黃水電站波光粼粼的人工湖。
穿過寨腳的銀水風雨橋,溪回路轉,撥弄綠蔭踩著光滑平整的石階拾級而上,幢幢吊腳樓民居藏掖在茂密的竹木叢中,鼓樓、戲臺屹立在笙歌悠揚的巖坪旁。銀水侗寨是個歌舞窩,聽幾曲侗族大歌,水音蟬韻如清風陣陣撲來,你不能不為侗歌仿聲的“絕活”所折服;聽一段蕩氣回腸的琵琶歌,你便能理解歲月的悠遠和滄桑。在這里你會欣賞到纏綿動人的走寨歌,看到侗族帶著原始搶婚痕跡的嫁女抹黑臉的婚俗舞,看到奇特的用大刀來祈禱和平的大刀舞,當熱情粗獷的耶歌響起來的時候,主人和客人跳起了旋轉的圓舞曲。銀水侗寨的米酒、糯飯和酸魚芳醇可口,它一百零一代寨主的愛情故事哀婉動人。作為民俗學碩士研究生的寨主,他把傳承侗族文化作為自己終生的追求,并留下了充滿磨難又碩果累累的奮斗軌跡,成為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
此地曾是個古老的侗寨,早在唐宋年間,侗人吳氏家族遷入龍勝,首次在此開山落寨,經過幾代人的建設,成為一個錯落有致、精致幽雅的侗寨,人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寨子頂端有庵堂,香火不斷,遠近聞名。住在寨中的侗家人能歌善舞,在生活習俗、飲食習慣上都保持著本民族的獨特風格,村寨中不用一釘一鉚木結構樓房、風雨橋(花橋)、寶塔式的鼓樓,都是侗家風格的標志性建筑。寨子的風雨橋跨臥于寨口,從風雨橋走過,就進入了寨中。按照侗族習俗,鼓樓是寨中必有建筑,寨中有多少個姓氏,便會建幾座鼓樓,但銀水侗寨只有一個“吳”姓,因此寨中也就只有一座鼓樓。在這里,您可領略依山傍水、幽雅環境和鮮明的侗族建筑風格,還可品嘗到侗族特有的酸肉(豬肉)、酸鴨、酸魚(即著名的侗族三酸)佳肴,濃郁的侗族風情相信會讓您大開眼界,其中不可錯過的是侗族特有的6聲部無伴奏侗族民謠合唱(又稱侗族大歌),其美妙處只有親自聆聽方可感受。
“龍勝”縣名的由來:銀水侗寨的第82代寨主吳金銀于乾隆三年(1737年)因不堪官府的壓榨起義,雖得到了當地各族人民的支持,但還是被鎮壓而失敗。起義失敗后,官府將縣名改為“龍勝”,以宣揚鎮壓的功勞,這也是“龍勝”縣名的由來。
地址:龍勝縣,距離桂林市區90公里
門票:門票50元(身高1.00米~1.40米半價,1.00米以下免票)
開放時間:8:30~16:30(全游程需1—2小時)
交通:桂林汽車站乘坐到龍勝的客車然后龍勝縣城可以乘坐公交車到達。
美食:建議在銀水侗寨用餐,品嘗著名的侗族三酸。
關鍵字: 小三峽 少數民族 桂林市 水電站 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