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鄉伊嶺巖地下宮殿
之前在壯族文化大觀園領略了多彩美麗的壯鄉風情,我們一起登山來到山頂的涼亭,領略周邊美麗的田園風光,在奇特的喀斯特群峰中,好一幅自然的田園美景呀!
欣賞了這些美景,是不是該到去看看期待已久的“地下宮殿”了呢?跟上導游出發。導游介紹到:據地質學家研究,伊嶺巖的形成已逾千萬年的歷史。
一百萬年以前,它原為一道地下河道,因地殼上升而成為巖洞,經過地下水頑強不息的經年雕琢,造就了它千姿百態的風采,每處都是景,每景都是歌。
洞內分為:雙獅迎賓、空中走廊、瑤池盛會、紅水河畔、海底公園、山鄉新貌、江山多嬌、北國風光八大景點。“迎賓”巨石,伊嶺巖的入口處在伊嶺山山腰。
這里修竹掩映,微風吹過,竹葉沙沙有聲,以特有的竹林曲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當游人們沿著景區道路拾級而上,在“迎賓”巨石的引領下踏入洞口,便如步入了仙境。
“雙獅迎賓”是洞內1100余米游程的第一景。兩尊石獅渾然天成,威嚴守望,使森森巖洞因之而平添了幾分祥瑞正氣。左邊,拖著長裙的織女癡癡守望著天邊的拖兒帶女的牛郎。
而又長又深的銀河截斷了這對情深義重的情人,只有等到7月初7鵲橋來相會了。造型奇特的山石,往前走是一幅天然畫圖,山石造型奇特,干姿百態。
有的如老翁背著孫兒迎候趕圩歸來的媳婦;有的如牧童短笛橫吹,牛兒漫慢走來。人稱這些景色為“歡樂的壯鄉,”生活氣息頗濃。前行不遠,洞壁宛如秋天的夜空。
石乳如含苞的曇花靜靜等待著,點綴在“夜空”中,就象南國靜謐的夜晚,星語默默,泉聲汩汩。走過彎曲的洞道,拾級而上,便到了高37米、長300余米的“空中走廊”。
空中走廊四周,景致自成一體,俯瞰可見凌空井架,山巒起伏;右望,可見一家三口喜迎豐收景象,稻谷堆滿倉,瓜果遍地,而斷鼻大象靜躲在角落里;左看,則見參天古樹下仙人廟香火裊裊。
那點化青年的仙人,或許就曾住在此處,修煉成仙。伊嶺巖內步步佳境,從“空中走廊”下來往前行,一路上是目不暇接的景點:王母娘娘與眾仙正開千年一遇的蟠桃盛會呢。
八仙紛紛趕來,但不請自來的齊天大圣已經把又大又好的蟠桃給偷吃完啦;又深又長的紅水河畔大將軍在營盤點兵;蓮臺鳳凰展翅身姿矯健,力與美的造型使人倍增勇氣。
繼續前行,便到了伊嶺巖最大的洞廳。它高40米,面積達2000余平方米,彩燈把四周裝點得富麗輝煌。人們可在此觀看劉三姐對歌場面,聽聽遠處傳來美妙的山歌。
也可拍照留影,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周圍就是美麗的海底公園,海底龍宮一根巨柱擎天立地,就是傳說中的“定海神針”,看看在旁邊的“猴哥”正沉思著怎么樣把它帶走呢。
周圍是蝦兵蟹將、海螺、海獅,它們正被鬧龍宮的孫悟空嚇得亂作一團;拖著寶塔的托塔天王,鎮守伊嶺巖。神奇的景色,此外,還有李時珍采藥圖;千年靈芝、蘑菇山、龜兔賽跑。
還有能下一噸重的雞蛋的老母雞;還有點點星光的夜晚,牧笛聲聲歡快的早晨,山鄉豐富多彩的新貌;水里的倒影則是神奇的寶庫,彩燈一亮,所有寶物閃閃發光,美麗、神奇、誘人。
這就是巖洞內最美的景點“江山多嬌”,此去不遠,躺著一只備受爭議的“蟒蛇”,因為不同的眼睛看石狀的動物是不同的。再往上走似乎感覺到有些寒意,回頭看看,原來已經飄起了“雪花”。
這就是一景“北國風光”,還有輕盈下凡的仙女灑下美麗的鮮花,給人間帶來了美與善良……游人在這神仙洞府中漫游,宛如置身于神話世界,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發揮。
繼續前走便是伊嶺巖的最后一景“蘆笙送客”,栩栩如生的蘆笙,傳來悠悠蘆聲祝愿人們一路順風,前程遠大。伴隨著這悠悠的蘆聲,就要離開這美妙世界了。伊嶺巖豐富的景觀,在彩燈照耀下更加瑰麗多姿,它那或幽深高闊,或曲折有致的立體變幻,更能使人領略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關鍵字: 喀斯特 壯族文化 導游 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