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祠
該祠又名“海南第一樓,位于海口市區與瓊山市接壤處,這片木建筑群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紀念的是唐宋兩代被貶職,而來海南的五位名臣:李德裕、李綱、趙鼎、李光、胡銓。
祠內五公石雕栩栩如生,滿面思緒。五公祠近旁有學圃堂、五公精舍、觀稼堂、蘇公祠、拱橋、荷池、風亭、瓊園等,構成了一組古建筑群落。
五公祠游覽區內常年展出許多珍貴文物,其中宋徽宗趙佶手書《神霄玉清萬壽宮詔》最為有名,其瘦金體書法剛勁清秀,對研究書法有重要價值。此外還有著名清官海瑞的古唐詩書法,也很受人喜愛。
小知識:
五公簡介:李德裕(公元787-850年),字文饒,今河北省趙縣人。他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從唐文宗至武宗年代,兩次出任宰相。大中四年(850)年,在崖州去世,子弟流落崖州。據說現在樂東縣多港李氏村有三百余家,是李德裕的后裔。
李綱(1085--1140)年,字伯紀,今福建省人,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有魄力、有才華的宰相。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史稱北宋)被貶。1127年宋高宗在杭州再建政權(史稱南宋),李綱再次為相,但僅做了75天宰相就被誣貶澶州。三年后(1129年11月25日)移萬安軍(海南島萬寧、陵水一帶)安置,在海口登陸。同年12月16日遇赦北歸。
趙鼎(1085-1147),字元鎮,山西聞喜人。宋高宗時兩度為相,力主抗金,恢復中原。紹興8年(1138年),被秦檜貶至泉州,后又貶潮州和吉陽軍(今三亞市)。紹興17年,為抗議秦檜賣國行徑進行絕食斗爭至死。
李光(?一1155年),字泰發,浙江上虞人。宋高宗紹興初年升為參知政事,曾當著秦檜之面向高宗揭發秦檜的賣國行徑而多次被誣告,先后被貶到建寧軍節使、藤州安置,后又貶至瓊州以及昌化軍(儋縣)。在被貶海南的名臣中,李光歷時最長,達20年之久。
胡銓(1101-1180年),字邦衡,江西廬陵人。宋高宗時任樞密院編修官,是著名歷史學家,南宋主戰派的中堅。被秦檜貶為福州通判,紹興十二年(1142年)被革職流放到廣東新興縣,六年后再貶到吉陽軍(今三亞市)。
關鍵字: 三亞市 五公祠 參知政事 字元鎮 海南島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