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尋蹤盤點中國最美麗的八大海岸線
亞龍灣
一、跌落在地上的天空——亞龍灣(海南三亞)
亞龍灣位于中國最南端的熱帶濱海旅游城市三亞市東南面25公里處。 1992年10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在此建立我國唯一具有熱帶風情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亞龍灣氣候宜人,冬可避寒、夏可消暑、自然風光優美、青山連綿起伏、海灣波平浪靜、湛藍的海水清澈 如鏡,柔軟的沙灘潔白如銀。“三亞歸來不看海,除卻亞龍不是灣”這是游人對亞龍灣由衷的贊譽。
亞龍灣集中了現代旅游五大要素:海洋、沙灘、陽光、綠色、新鮮空氣于一體,屬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5.5度,冬季海水最低溫度22度,適宜四季游泳和開展各類海上運動。綿軟細膩的沙灘綿延伸展約8公里,沙粒潔白細膩,自然資源國內絕無僅有,海灘長度約是美國夏威夷的3倍。海灣面積達66平方公里,可同時容納十萬人嬉水暢游,數千只游艇游弋追逐。這里的海水清澈見底,海水能見度10米以上,海底珊瑚礁保存十分完好,生活著眾多形態各異,色彩繽紛的熱帶魚種,屬國家級珊瑚礁重點保護區。海灣面積66平方公里,可同時容納10萬人嬉水暢游,數千只游艇游弋追逐,可以說這里不僅是濱海浴場而且也是難得的潛水勝地。
這里可以清晰地看見10米以下的海底景觀。這里8公里長的海灘寬闊平緩,可與國際上任何著名的熱帶濱海旅游度假勝地相媲美。
野柳
二、海浪留在大地上的作品——野柳(臺灣基隆臺北縣)
野柳奇巖是世界奇觀之一,它是波浪侵蝕、巖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乃生成罕見的地形、地質景觀,極具觀賞、研究價值。化石,古代生物的遺體(如骨骼、牙齒、外殼等)或遺跡(如足跡、鉆孔等),埋藏在沉積物中,經過很長時間巖化作用后,形成化石。野柳的海蝕平臺上常見到沙線類的海膽化石,外形成圓盤狀。另外一種生物活動的痕跡化石也有,外形仿佛是一根根的砂棒。這些生痕化石密集的巖層,指示當初沉積的環境是富于生物活動的環境,生物的活動擾亂了巖層層理的發育。
在野柳岬末端現建有一座“野柳海洋世界”,為全臺最大的海洋動物表演場所,其海豚表演,海底隧道等吸引了大量的游人,為野柳生色不少。 此外,臺北縣的鄞山寺、麟山鼻、十八王公廟、漢民祠、承天禪寺、駱駝潭、石門洞、金山溫泉、沙侖、洲子灣、白沙灣、翡翠灣、福隆等海水浴場,都是度假游覽的勝地。
成山頭
三、太陽啟升的地方——成山頭(山東榮成)
成山頭風景旅游區位于榮成市市龍須島鎮,因地處成山山脈最東端而得名。成山頭又名“天盡頭”,海拔200米,南北長2 公里,東西寬1.5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三面環海,一面接陸,與韓國隔海相望,僅距94海里,是中國陸海交接處的最東端,是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有”中國好望角“之稱。成山頭群峰蒼翠連綿,大海浩瀚碧藍,峭壁巍然,巨浪飛雪,氣勢壯觀,是理想的旅游避暑勝地。主要有海驢島、始皇廟、秦代立石、拜日臺、秦橋遺跡、望海亭、觀濤閣、鎮龍石和野生動物園著名景點。1988年,它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東寨港紅樹林
四、留在陸地上的碧浪——東寨港紅樹林(海南瓊山)
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3337.6公頃,是中國7個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保護區之一,可以乘船觀賞到國內最大的海上森林,那些長著奇形怪狀樹根和枝干的野菠蘿樹,以及與其休戚共生的各種遷徙鳥類和豐富的海產。海南的紅樹林以瓊山、文昌為最,其中瓊山市的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是游人去得最多的景區之一。
紅樹林是熱帶濱海泥灘上特有的常綠植物群落,由于其大部分樹種都屬于紅樹科,所以生態學上將其稱為紅樹林。漲潮時分,茂密的紅樹林被潮水淹沒,只露出翠綠的樹冠隨波蕩漾,成為壯觀的“海上森林”。 多數時候,東寨港海岸每天有2次潮水漲落(半日潮),每月有2次大潮和低潮,其他時間潮水起伏不大;低潮可以看到紅樹林的根部和泥地,高潮可以看到紅樹林的樹冠;潮水大漲大落和潮水小漲小落,景致各不一樣。
紅樹種具有特異的“胎生”繁殖現象,種子在母樹上的果實內萌芽長成小苗后,同果實一起從樹上掉下來,插入泥灘只要2至3個鐘頭,就可以成長為新株,如果是落在海水里,則隨波逐流,數月不死,逢泥便生根。紅樹林是熱帶海岸的重要生態環境,能防浪護岸,又是魚蝦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
快艇從碼頭出發,十幾分鐘后就到了野菠蘿島。島的一半是人工種植的像茶樹一樣的紅樹林,生機盎然,一望無際,甚至區分不清哪里是島哪里是海。島的另一半就是野菠蘿密林,陰森森黑黢黢。野菠蘿樹的氣息根都長出土壤外1?2米高,根和枝干相連,盤根錯節,奇形怪狀。野菠蘿樹學名叫露兜樹,露兜科熱帶小喬木,屬于紅樹族譜,是一種野生的固沙植物。它的果實像菠蘿,但卻堅硬無比,幾乎無法食用,因此當地人把它們叫野菠蘿,島因樹而得其名。
昌黎黃金海岸
五、沙漠與大海的吻痕——昌黎黃金海岸(河北秦皇島昌黎)
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秦皇島市昌黎縣沿海,面積300平方公里,分陸域和海域兩部分,其中陸域北起大蒲河南岸,南至灤河口北岸,東起低潮線,東西縱深2~4公里,面積91.5平方公里。昌黎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是國務院1990年9月30日批準建立的首批五個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為沙丘、沙堤、瀉湖、林帶和海洋生物等構成的沙質海岸自然景觀及所在海區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是研究海洋動力過程和海陸變化的典型岸段,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
昌黎黃金海岸有52公里長的海岸線,距著名的避暑勝地北戴河僅15公里,但這里幾乎無石可言,卻有著只有在戈壁灘和黃海故道才能領略的沙漠風光。沿著海岸連綿起伏的一道道新月形沙丘,蜿蜒成一條長達上百里的“金龍”,處處金光閃閃,令人賞心悅目。緊傍這“金龍”的是由近8萬畝防風固沙的林木組成的林帶,黃綠交織,把蔚藍的大海映襯得撲朔迷離,金碧輝煌。
這里的海灘開闊而平緩,沙軟潮平,水凈浪小,淺海中鋪滿金子似的細沙,柔美喜人,有著堪稱世界一流的浴場。沿海沙灘有將近30公里長的海濱浴場,每逢暑期都吸引來數不清的游客,在這里忘情嬉水。
滑沙是黃金海岸令游人最神往的一個項目。位于昌黎縣境內的海岸線,堆積著一座座連綿起伏的新月形沙山,沙質海岸分布有40余列沙丘,這些沙山三、五成道并列,最高的達40米,為全國海岸沙丘的最高峰。東西綿延百里,宛如巨蟒橫臥海灘,奇特而富有魅力。這里創立的中國滑沙運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人。 陡緩交錯的沙丘,綿延無盡的沙灘和碧藍的大海、構成了國內獨有、世界罕見的海洋大漠風光。
在黃金海岸旅游景區南端,這里還有著渤海沿岸獨一無二的、華北第一大瀉湖——七里海。湖、海之間夾成的翡翠島,沙丘高聳,林深草茂,自然生態環境異常優越,處處深蘊著神秘的天然情趣。多年來,七里海及翡翠島成為紅嘴鷗等400多種旅鳥、夏候鳥極理想的過往、棲息之地,是人們觀鳥的好地方。
黃金海岸的沙丘、沙堤、瀉湖、林帶等海洋自然景觀和海區生態環境舉世罕見,具有重要的生態學價值、科學研究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被動物分類學家譽為“活化石”的文昌魚是本區底棲動物的優勢種,在淺海10~12米等深線附近棲息密度達到1035尾/平方米,是目前我國文昌魚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這里是鳥類的王國,幾乎全國1/3以上的鳥類都可在這里拉到它們的蹤影,其中屬于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就有68種之多。是“世界珍禽”黑嘴鷗的主要棲息繁殖地之一。1990年9月30日,國家將昌黎黃金海岸列為中國首批五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
維多利亞海灣
六、萬丈紅塵映碧海——維多利亞海灣(香港)
香港素有“東方明珠”美稱,是舉世矚目的美麗的海港城市。這里藍天碧海,山巒秀麗,自然風光優美動人。香港的港口地理位置優越,是少有的天然良港。到1980年為止,被宣布為港口的香港水域共15處,其中最著名的是維多利亞港灣。
1萬多年前,這里是大陸山脈的延伸部分。后來由于山體斷裂下沉與海水入侵才形成現在的維多利亞港灣,使香港島與大陸分離。 香港的主要港口是維多利亞港,它位于維多利亞海峽近岸,港區海底多為巖石星底,泥沙少,航道無淤積。港區水域遼闊,可以同時靠泊50艘巨輪。港區水深大,平均水深為12.2米,萬噸級的遠洋巨輪可以全天候進出港口。港內有三個海灣和兩個避風塘能躲風避浪。另外,由于九龍半島向南伸入海中,消減了風浪,使港區相對平靜。
維多利亞港灣地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這里港闊水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水域總面積達59平方千米,寬度從1.2千米到9.6千米不等,可以停泊遠洋巨輪。維多利亞港有三個主要出入水道,是進入香港的門戶,維多利亞港目前有72個供遠洋輪船停靠的泊位,其中有43個可供長達183米的巨輪停泊。整個港區開發的碼頭和貨物裝卸區總長度近7千米,進出港的輪船停泊時間只需十幾個小時,效率之高為世界各大港口之冠。香港港口的助航設施以及港口通信設備也是十分先進和完備的。
崇武海岸
七、惠安女眺望大海的地方——崇武海岸(福建惠安)
崇武古城座落在泉州市惠安縣東南24公里的崇武半島南端。近年來,崇武半島優雅的環境,漁村的民俗,引起了許多游客的廣泛興趣;而半島上這座巍峨的古城,更吸引了無數專家、學者和游客不遠萬里,慕名而來。
崇武非常美麗,在它的海岸線上,分布著12個嫵媚動人的金沙海灘,巖石礁嶼形態各異,在傍晚的落日余暉中,意境尤為深遠。當您登上崇武古城的最高處,您可以望得見金沙碧水的“半月沉灣”和“西沙銀蛇”天然海濱浴場,而海巖邊維妙維肖的“神龜戲水”,多彩絢麗的海螺貝殼,孤巖兀立的“峰后險石”,以及那“白鶴升天”、“獅石照晚”、“玉碧傳音”,更使人如臨仙境。每當大浪時分,那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令人心蕩神搖,而當那風平浪靜的時刻,幾星鷗鷺、三五帆點綴在畫一般的海面上,更令人贊嘆大自然的造化。據記載:“崇武大海中,春二、三月常蜃樓海市,如樓閣人馬,千形萬狀,仿佛煙云之中,久之乃散”。
大鵬半島海灘
八、臨近鬧市的一塊荒野——大鵬半島海灘(廣東深圳)
大鵬半島東臨大亞灣,與惠州接壤,西抱大鵬灣,遙望香港新界,陸域面積294.1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3.22公里,森林覆蓋率76%,擁有獨特的山海風光、旅游資源、豐富的人文資源、明顯的區位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由于生態資源得到嚴格保護,大鵬半島成為深圳市目前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生態樂土。
深圳大鵬半島三面環海,包括葵涌、大鵬、南澳三鎮,海岸線長達120多公里。大鵬半島山勢陡峭,山谷幽深,奇峰怪石眾多,山地直接臨海,岸線曲折,景色宜人。沿岸分布著大大小小20多個沙灘,如下沙、西沖、東沖、桔釣沙等。這些沙灘沙質松軟,屬中細沙。
東沖、西沖:位于深圳大鵬半島最南端,離市區七八十公里,是相隔僅十五分鐘車程的兩個海港。東沖行政村由6個自然村組成,村里本地人不到500人,是深圳唯一不通省級公路的村。西沖行政村由8個自然村組成,村民以養殖業和捕魚為生。兩個海港偎依在七娘山下,煙霧繚繞,水清沙幼,被驢友稱為深圳的天堂,而村落里的海鮮小酒館亦讓游人流連忘返。迄今為止,到東沖和西沖的人并不多,歸航漁船上的人家享盡了這東邊兩個海的仙境。
細白沙灘、湛藍海水,因沒有被開發,東西沖的景色有著最原始最淳樸的自然之美。它是深圳的“黃金海岸”。
關鍵字: 三亞市 國務院 度假區 旅游 海南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