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旅游概況
洛陽是河南省省轄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兩岸,地處中原,有"天下之中"、"九州腹地"之稱。東距省會鄭州124公里,西距古都西安385公里。介于北緯33°30′~35°40′,東經111°10′~113°之間。東接鄭州市、平頂山市,西連三門峽市,南鄰南陽市,北與焦作市、濟源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68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70公里,轄區總面積15208.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4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88.8平方公里。現轄孟津縣、新安縣、伊川縣、宜陽縣、嵩縣、洛寧縣、欒川縣、汝陽縣、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河區、郊區、吉利區等8個縣6個區,代管偃師市。總人口602.9萬人,其中城市人口133.4萬人。居民絕大多數為漢族,還有回、滿、蒙古、壯等10余個少數民族。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海拔132~2192米。西部和東南部為山區,北部為邙山丘陵,中部為伊河、洛河盆地,山區及丘陵面積約占90%。黃河、伊河、洛河、廛河、澗河貫流境內。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多風,夏季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少雪,年平均氣溫1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光照充裕,嚴寒酷暑時間短,無霜期250天以上。
?
洛陽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和實力雄厚的新興工業城市。1996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290億元。現有工業企業5萬多家,其中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1800多家。市工業總產值477.9億元,其中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288.4億元。全市102家大中型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7.4億元,占全市的69.6%。黃金產量突破10萬兩,成為全國第四產金大市。涌現了第一拖拉機工程機械公司、中信重型機械公司、洛陽軸承集團公司、洛陽銅加工廠、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公司、春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洛陽石化總廠、白馬企業集團、洛陽耐火材料廠、洛陽電話設備廠等一批在國際、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迅速崛起,成為以高科技和創匯型企業為主體的新的產業基地。隴海、焦枝鐵路在此交匯,310、207國道及鄭汴洛高速公路等交織成網,洛陽至三門峽高速公路正在興建。洛陽機場辟有十幾條通往國內主要大中城市的航線,還開展了通往香港和日本岡山市的包機業務。全市耕地總面積36.8萬公頃,林地面積55.77萬公頃,農林漁業總產值60.6億元,糧食總產量176.6萬噸。鄉鎮企業38271家,實現利潤33.4億元,繳納稅金4.57億元。水利資源豐富,在伊河上建有陸渾水庫,在洛河上建有故縣水庫,黃河小浪底樞紐工程已經截流。
旅游業穩步發展。洛陽境內除有龍門石窟、白馬寺、古墓博物館等文物古跡外,還有白云山、花果山、青要山、龍峪灣等國家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優美的自然風光與珍貴的文物古跡相輝映,使旅游業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全市現有星級賓館11座,各類旅行社30家。1996年全市電話機總數29.7萬部,郵路總長度3667公里,城區綠化面積1930公頃,城市日供水綜合能力91.5萬噸。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1996年末全市有洛陽工學院、洛陽大學等大中專院校8所,中小學3514所,醫療機構425個。實現教育"兩基"達標的縣(市)區11個,鄉(鎮)113個。各類科研機構238個,其中部屬以上科研院所14個,省市屬骨干科研院所18個,涉及機械、電子、光學、冶金、材料、航空航天等幾十個行業。全市每萬名職工擁有科技人員1488名,每年科研成果300多項。全市有公共圖書館10個,影劇院12個,文化藝術團體18個,歌舞廳、文化站等遍布城鄉。人民生活穩步提高,1996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45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67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2億元。
關鍵字: 小浪底 總產值 文物古跡 洛陽市 白云山 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