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陵園
許慎陵園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姬石鄉許莊村,京珠高速、漯雙公路均可到達,距漯河市5公里,是以歷史文化為特色的人文景觀。許慎是中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大師和偉大的文字學家。許慎陵園歷經一千多年人間滄桑,但一直保存完好。許慎陵園占地12畝,位于許莊東頭,主要景點有墓碑、許慎墓。墓冢高5米,底徑16米,周長49米。正中是清代康熙十六年郾城知縣溫德裕立的“漢孝廉許公之墓;右為光緒二年郾城知縣王鳳森立的“許夫子從祀文廟記;1985年由中國訓詁研究會、河南省語言學會和郾城縣人民政府共同重立的“許慎墓碑記一通,并建碑樓,石祭案、神道。墓四周植松柏,使墓區顯得清幽而恬靜。1986年許慎墓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許慎對中國文字學和訓古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一生著作很多,特別是《說文解字》一書,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辯識聲讀的字典,也是書面語言、文字、音韻、訓詁學研究方面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它成稿于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安帝建光元年,許慎生病在家期間將書稿修訂完畢,并派遣兒子許沖將書獻于朝臣。《說文解字》全書正文14篇,敘目一篇,工程之大,亙古罕見。這是許慎對中國文字學研究方面所作的一個極為重大的貢獻。它不僅保存了先秦的字體和東漢以前的文字音義,而且反映了我國漢語詞匯的面貌,總結了我國古文字學的發展歷史,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文字學的“六書說理論。可以說,如果沒有許慎的《說文解字》,我們將無法認識先秦的甲骨文和鐘鼎文以及戰國時期的古文。因此,歷代學者稱他為“文宗字祖、“文化宗師、“字圣等。
關鍵字: 發展歷史 古文字學 文字學 河南省 漯河市 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