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洞
八百里伏牛山,雄居于遼闊的中原大地上。八百里伏牛山深處,有一處溶洞群,含煙納翠,玄妙神奇,沉醉了古代一位賢哲隱居百年。于是,華夏的千年文化在這里積淀,中原的山水之魂在這里凝聚,西方人乃至全世界人朝圣的腳步向這里邁進!這就是位于“南陽bull;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lsquo;核心地帶的西峽縣二郎坪鄉大廟村的老君洞。老君者,老子也。老子姓李,名耳,是我國春秋時代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是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距今兩千多年。老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之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于自然;明示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主張順應自然,隨遇而安,無為而治。他的哲學思想博大精深,美國《紐約時報》把老子列為世界十大作家之首,其《道德經》的發行量在西方世界僅次于《圣經》。一部泱泱五千言的《道德經》,政治家看到的是治國方略,軍事家看到的是用兵之道,企業家看到的是管理經驗,養生家看到的是長壽之術,普通百姓看到的是立身處世之法。在如今這個人心浮燥,物欲橫流的滾滾紅塵里,世人如果都能靜下心來讀一讀《道德經》,心靈會因淡泊而寧靜,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會消除數不清的爭奪與殺戮,人與自然萬物會和諧而相處。老子,出生于河南鹿邑,做官于洛陽,因不滿周朝的腐敗,遂辭官退隱,騎青牛西進,尋覓歸隱之地。行至靈寶函谷關時,被關令尹喜挽留,寫下了千古名著《道德經》。著完《道德經》,老子又騎青牛悠悠西去,周游列國,遍訪名山大川。數年后,老子來到了地處中原的伏牛山。伏牛山本是青牛的老家,青牛回到老家,竟在一處洞穴前臥而不走。老子心存善念,順其自然,也就到該洞對面峭壁上的洞府里安居歸隱了。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高壽一百六至二百歲,老子出關時是80歲。那么,老子在老君洞隱居足有百年之久。老子在這里修仙煉丹,為百姓治病療傷。老子在這里向世人傳授農耕之術,打鐵之技。老子在這里隱居養生,傳經布道,仙風道骨之軀足足在人間活了二百年。是老子的德行恩育了一方水土?還是這一方水土的生態環境有著神奇之處?反正,景區中心地帶的大廟村及周圍的草湖峪村、蒿坪村,百歲以上老人眾多,素有quot;中原長壽村quot;之稱。有關專家認為:這里民風淳厚、山奇水秀;經化驗,這里的水富含多種礦物質,對人體基因的組合與健康非常有利。另外,大多村民世代相襲:善飲據說是老子傳授的養生茶,善于制作據說是老子傳授的藥膳進行自我調養;更為重要的是,這里的村民大多都知道老子有三寶:“quot;吾有三寶,持而守之:一日慈,二日儉,三日不敢為天下先,故能器長。如今,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道德納入健康范疇,認為養生亦需養德,養德方能養生。人的壽命與德操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也是老子“上善若水的奧妙所在。至今兩千多年了,老子的養生之道、長壽之術,與他那吸納了天地自然之精氣的哲理與靈魂,仍世世代代恩澤著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那就請到老子百年隱居的仙山玉府來看一看吧。真正是洞中有洞,別有洞天。洞口歷朝歷代的石碑,印證著道家文化的厚重與悠遠;洞門浮雕花磚上的游龍飛鳳、洞內千姿百態的乳石、地下暗河的盲魚,都會讓人生發出無限遐想。洞外懸崖百丈、巖壁崢嶸;蒼藤野葛、茂林修竹;飛瀑流泉,小橋流水,真讓人流戀忘返。位于老君洞上部的野人谷,森林覆蓋率達98%,青崖悠悠,群峰竟秀,有二十多簾瀑布飛流直下,沖射出二十多個秀美的石潭;潭滿則瀉,瀉則成瀑,瀑與潭親親相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野人谷常有野人出沒,目擊人甚多。2003年冬,一場大雪后,當地一位姓尤的老漢,又在野人谷發現了一大一小兩個野人的足跡。是否屬實?河南省博物院研究員、中國古人類學專家、中國野人考察研究會理事張維華教授多次考察研究后,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贊譽野人谷是“中原神農架和“中原第一棧道。老君洞middot;野人谷景區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于一體,融老子的長壽養生文化和野人的神秘生態文化于一爐,納伏牛山最具特色魅力的山、水、溶洞為一處,形成了八百里伏牛山內涵深厚、一枝獨秀的綜合型多功能景區。她以厚重而悠遠的文化,生態而純情的自然美,勾引著萬千世人驚奇的目光。
關鍵字: 七十年代 伏牛山 大廟村 森林覆蓋率 河南省 目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