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負圖寺
龍馬負圖寺,是中華人文之祖、人根之祖伏羲氏的祭祀地,因龍馬“負圖出于孟河之中而建,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發現地,中國易學文化的發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該寺北臨黃河,南依邙山,寺前緊鄰圖河故道,規模宏偉,供殿巍峨,山門峻拔,前有崇邙橫臥,后有大河奔涌。寺內存有宋、明、清歷代著名理學家、書法家、及詩人程頤、朱熹、邵雍、王鐸、張漢等撰述的碑、銘、詩、賦,是中原河洛文化、尋根問祖的旅游圣地。龍馬負圖寺位于孟津縣會盟鎮雷河村,由龍馬“負圖出于孟河之中而興建。始建于晉懷帝四年,初名“浮圖寺,永嘉時改為“河圖寺,梁武帝改稱“龍馬寺,唐高宗麟德四年更名為“興國寺,明嘉靖四十二年仍叫“負圖寺,清乾隆十九年又改為“羲皇廟,民國后又稱其為“負圖寺。龍馬負圖寺山門峻拔巍峨,釧鼓樓古樸大方。山門東西分立“圖河故道、“龍馬負圖處兩通巨碑。伏羲大殿,紅漆門柱,白玉護欄,雕梁畫棟。伏羲大殿內塑著高大的伏羲圣像。殿右側新塑高3米的龍馬像,龍馬足踏濁浪,栩栩如生。
關鍵字: 書法家 會盟鎮 發源地 孟津縣 栩栩如生 雕梁畫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