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廟
中岳廟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東3公里的嵩山東麓的黃蓋峰下.廟東是牧子崗,廟西望朝嶺,廟南為玉案嶺.中岳廟背靠太室山,峰巒聳峙,高出云表.登高遠眺,四周山巒起伏,山下綠樹煙村,嵐光霞彩,盡收眼底.俯瞰整個岳廟,翠柏掩陽,紅墻黃瓦,金碧輝煌。中岳廟座北向南。從名山第一坊向北至黃錄殿(御書樓),除諸門、亭、坊外,主體建筑為七進院落。地勢北高南低,落差37米。中軸甬道全用條石平鋪而成。廟院南北長650米,東西寬166米,面積約10萬多平方米。廟院現存規制,是清代乾隆年間按照北京皇宮的布局重修的。有殿、宮、樓、閣、亭、臺、廊廡等明、清建筑近400間,漢至清代的古柏330余株,金石鑄器、石刻造像等金石文物百余件。中岳廟的前身為太室祠。據《山海經 中山經》載:先秦之世,已立有太室之祠。秦統一后,詔令祠官向太室、恒山、秦山等名山祠廟供奉牛犢、 幣及脯酒等。西漢時,武帝劉徹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游幸中月太室山,有山呼萬歲之紀,遂令祠官加封太室祠 ,禁伐山麓草木,并以山下三百戶賜為奉邑,名quot;嵩高邑quot;。東漢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又在祠前建造quot;中岳太室陽城神道闕quot;和石翁仲雕像。北魏三次遷建此廟,并留下了珍貴的quot;中岳嵩高靈廟之碑quot;。唐、宋之際,中岳廟建設規模、地位達到了鼎盛時期。唐武則天垂拱四年(688年)七月改嵩山稱quot;神岳quot;,封岳神為quot;天中王quot;,配quot;天靈妃quot;。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武則天改國號為周,天冊萬歲元年(695年)臘月,封禪神岳,改元quot;萬歲登封quot;,尊岳神天中王為quot;神岳天中皇帝quot;,天靈妃為quot;天中皇后quot;。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713-741年)中岳廟定位今址,后無大改。北宋建國后的第四年(963年),太祖趙匡胤便令祠官為岳神制作衣冠劍履;太宗趙匡義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贈五岳封號,尊中岳之神為quot;中天崇圣帝quot;,帝后封quot;正明quot;。真宗趙恒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始,用兩年時間增修廟中殿宇、碑樓等850間,塑各神像、裝修新舊壁畫470所,并為縣令兼廟令,岳廟規格之高可由此想見。經過唐、宋的大力整修,中岳廟已形成了quot;崇墉繚繞,屹若云連quot;的壯觀宏偉的規模。金、元、明、清歷代也不斷中岳廟加以維修,建筑雖隨時代的不同有風格是的變化,但宏偉的建筑群格局仍十分可觀。
關鍵字: 多平方米 山海經 建國后 建筑群 登封市 面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