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縣衙
內鄉縣衙,位于縣城東大街中段北側,座北面南。縣衙始建于1304年,歷經元、明、清、中華民國至今前后近七百年。這里一直是歷代縣級政府的官署衙門。故宮易保,縣衙難存。當年縣衙的部分建筑已不復存在,但其主體建筑歷經歲月仍然能夠保留下來,已屬罕見。因此,它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保存比較完整的古代縣衙,并在1984年被辟為全國唯一一家縣衙博物館,1996年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內鄉縣志》記載,內鄉縣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明初重建,以后又屢次擴充規模,明末被李自成農民軍燒毀。到清朝康熙年間又重新修建,房舍達300余間,咸豐七年(1857年)初又被捻軍焚毀。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五品知縣章炳燾開始重修縣衙,七年間,建起了房舍280間、占地27000平方米的龐大的縣衙建筑群。當時,整體布局分為中軸線(知縣衙0、東側副線(縣丞衙)和西側副線(主簿衙)三大部分。中軸線建筑有宣化牌、照壁、大門、儀門、公生明坊、大堂、軍械庫、三班六房、二堂、公署、三堂及其配房,銀局、稅庫、東西帳房、庫房、東西花廳等;東側副線建筑有榜房、申明亭、寅賓館、巡捕衙、縣丞衙;西側副線建筑有樓房、旌善亭、監獄、譙樓、吏舍、主簿衙等。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縣衙東西兩側的副線建筑多數已不復存在。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大多是間炳燾重修后保留下來的清代縣衙中的中軸線部分,計有房屋117間,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
關鍵字: 三班六房 不復存在 中軸線 軍械庫 占地面積 建筑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