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盛大隆重的太昊陵廟會
太昊伏羲氏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他的陵墓位于淮縣城北1.5公里。據考,太昊伏羲陵始建于春秋,漢代曾在陵前建祠。唐、宋兩代帝王都曾下詔擴建陵園,祭祀太昊伏羲。現存太昊伏羲陵為明正統十三年所建,后經明、清兩代多次增建修葺。
太昊伏羲陵占地36公頃有余,其規模之宏大,建筑之雄偉,世人嘆絕。太昊陵廟會的聲勢之大、會期之長為中原地區廟會所獨有。每年自農歷一月二日始,至三月三日止,會期一個月。會期間,河南、河北、安徽、山東、湖北等數省的善男信女們從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進太昊陵朝祖進香,高峰時,每天可達數十萬人。
伏羲既為人祖,當然管著人種繁衍的大事,所以來太昊陵求子的人就特別多。顯仁殿的墻壁上有一個子孫窯,據說摸一摸就可以子孫興旺,甚至連那些未出嫁的姑娘們也成群結隊,羞羞答答去摸一摸,為的是圖個吉利。婚后未孕的婦女們,則專為求子而來。她們往往要在廟會上買一個泥娃娃,用紅線拴好,再到子孫窯里摸一摸,然后將泥娃娃小心翼翼地藏在衣服下面,帶回家去。如果碰巧懷孕得子,則對人祖爺感恩不盡,下次廟會一定要去還愿。
廟會期間各種各樣的民間娛樂活動更是引人入勝,與其它廟會相比,太昊陵廟會習俗中有兩點十分獨特的地方:一是"擔經挑",也稱"擔花籃"。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祭祖娛神的舞蹈形式。廟會期間,這些"經挑班子"在太昊陵前載歌載舞,往往吸引許多前來進香的善男信女們駐足觀看,舞到高潮處,舞者走到中間背靠背而過,兩尾相碰,象征伏羲、女媧相交之狀。其唱詞也多與伏羲女媧有關。這個舞蹈的一些動作,與漢代畫像石中人首龍身的伏羲、女媧下部交尾的圖像基本吻合,是原始的生殖機能崇拜的一種習俗。
第二個獨特的習俗是廟會上隨處可見的"泥泥狗",是廟會上出售的一種泥玩具,吹之有聲。每年的太昊陵廟會上,都擠滿了琳瑯滿目的泥泥狗攤點。這些泥捏的玩具造型多樣,形象夸張,神態各異,于古拙中見寓意。據考,這些泥玩具是流傳至今的原始社會后期的活文物。有的泥泥狗的造型反映了伏羲時代的生殖崇拜。
太昊陵廟會的文化現象中帶有許多原始文化的色彩,有許多值得研究的東西和待解的謎。
關鍵字: 中國 傳說 帝王 春秋 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