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嵩山看星星
品中原極品文化,還是到嵩山。一到這里,燦燦的星光會逼人的眼。莫說那秦漢風騷,休道那唐宋文雕,單單望望中國乃至世界天文史上空,你就會驀然發現曾從這里升起的兩顆璀燦奪目的星星:一顆是唐代的張遂(法號一行),另一顆是元代的郭守敬。這兩個人與嵩山很有緣:一行棄官入嵩山,隱于會善寺;守敬奉命改歷,建觀星臺于告成。這兩人一前一后,相差500多年,卻都涉足嵩山,為中岳郁郁的山水所孵化。會善寺在太室山積翠峰下,藏于一片濃郁的林蔭中。當你信步入林,入目的是紅墻綠樹,入懷的是翠云古風,倘有月明松軒,會令人頓生清虛之思、寂滅之心,真是一所修身的好去處呵!法眼閃閃,獨挑了這一片凈土,佛法無邊,豈止專渡了那空門之人?幾聲雁鳴,一陣清風吹過。風起處,空氣中似乎醞釀著無數的笑意,是一行在笑嗎?我想會是的,他在為他的成功而笑,為他壯美的人生而笑。作為僧人,他主持寺院時“歲成具戒者盈千,日受潔供者數百”,香火之盛,幾過東都(洛陽),這最終成就了一代佛教秘宗之祖;作為學者,他不僅編篡了《大衍歷》,且在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實測了地球子午線一度的長度,使之最終躋身于燦燦“星”陣。這種大佛大儒,儒佛一身,真可謂空前絕后,人生至此,足矣!觀星臺在告成鎮。這里歷來就是一方風水寶地:夏都陽城,周公測影,陳勝生焉,武后改封。——承這一脈風水,鑄成另一輝煌:周公廟內,聳立的是守敬一生的豐碑,是中國歷法四百多年的圭臬。想當年守敬被元世祖重用改歷,他不僅設計了一套新的儀器------簡儀和高表,還在全國各地設立了27個觀測點,其中嵩山腳下的觀星臺是其中心觀測點。其“晝參日影,夜觀極星,以正朝夕”,由此守敬編制了使用長達400年之久的《授時歷》,和現在通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公歷)的回歸年測算分秒不差,卻比其早了三百多年!如今這片石殘臺,誰能想到曾能氤氳南北寒暑,會合陰陽雨風?可惜的是,科學含金量如此之高的地方,游人的身影竟如此之疏!是的,這里沒有奇山異水,鶯飛草長,沒有風花雪月,詩意畫景,也沒有神靈仙骨,而可以香火繚繞,有的只是斷石殘臺,孤陽夕照!有多少人會對它感興趣呢?難道守敬今天輸了?——不,應該是其他人輸了,我想。前一段時間,鄭州市人大常委會已通過有關法規,對其實施特殊保護,并將把它與少林寺塔林、,嵩岳寺塔一起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想至此,心頭突然跳出一個想法:何不在此搞一個天文科技館,給人以知識,給守敬們一個交待?站于古臺,會讓人恍然浮想,回眸望去,二室凌天,三花生煙,仿佛一行、守敬仍在,正舉杯邀月,歡然相聚。說不定在協商要古樹新枝,聯手重譜中國天文學史上的新樂章?或者。。。。。。無論如何,且讓它成為心中一道永遠的風景。
關鍵字: 中國 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