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南陽--內鄉--西峽出游記略
伏牛美景醉游人 --南陽、西峽歸來漫記,兼作路書 上班的單調和枯燥使我早就盼望著五一長假,用望眼欲穿來形容也不為過,就等著這七天來好好地放松一下自己,當然,也要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啊! 序曲:去哪兒? 目的地是個關鍵的問題。我和老婆、女兒為這個問題討論了好多天,但是總不能一致。不過有幾個原則倒是統一了認識:人多的地方,不去;去過的地方,不去;太遠的地方,不去。 這是因為我們都想離開這個喧鬧的城市靜靜地呆上幾天,玩什么倒是次要的。當然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國內比較有名的景點,我們一家去得也確實不少了,也不想再湊這個熱鬧。 恰好朋友打來電話,約我們到西峽看看。女兒一翻地圖,西峽歸屬南陽,正好在河南省的西南部伏牛山下,估計這么偏僻的地方人肯定多不了(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個估計是相對正確的)。ok,就是它了! 五一長假開始,先是回家陪父母一天,又收拾行裝,做好出發的準備。 第一天:5月2日。 行程:鄭州—南陽—內鄉—西峽,約400公里。 清晨,一家三口稍做準備,于7點整離開鄭州,驅車前往第一站南陽。鄭州到南陽現在是全程高速,特別是許(昌)平(頂山)南(陽)那一段,路況好,車又少,跑個一百四五挺輕松的,當然,我是不會一直這么跑的,我們是出來休閑,不是參加f1的。 9:30,從南陽下了高速。我也是第一次跑這條路,原來許平南高速沒有修好時坐過一次大巴,從許昌上高速,當時跑了五六個小時,所以出發前想怎么也要3到4個小時。哪里想到這么快!于是臨時決定變更計劃,先到南陽白河邊玩一玩,再去舅媽家探望一下。 10:00左右,我們已經站在白河邊了。白河經過這些年連續不斷地治理,環境已經大為改觀,清盈的河水泛著微波,在陽光下波光粼粼的,和煦的風吹拂著岸邊的柳樹,細軟的枝條在風中婀娜地舞著,讓人感到心境格外的舒適與平和。岸邊有一群票友在樂聲中欣賞著曲劇,這是河南的地方戲之一,曲調剛強,唱腔率直,很有特色。在白河邊上拍了幾張照片后,去了舅媽家,中午一家人相聚自然少不了美食佳肴和吁長問短,此處按下不表。 午飯后又驅車踏上革命征程。近4點時來到了內鄉縣衙。這是最早發現的,也是至今全國惟一保存最完整的一個縣級衙門。隨著這幾年的開發,知名度不斷提高。我們到時,只見游人如織,人頭攢動,參觀的興致先去了一半,但想到主要是讓女兒了解一下過去的衙門,因為她是學歷史的,就毫不猶豫地掏出人民幣買了票,好象是40元一張。這個地方我在上個世紀的1997年來過,當時還處于原始狀態,除了中軸線上的建筑之外,其他沒有什么可看的。這些年兩邊又開發出不少新建筑,像監獄、典史衙之類的。我們蹭了一個團隊,跟著聽導游講解,但是導游講的實在一般,其中還有不少捕風捉影的附會之辭,聽了一會兒就離隊自己轉了。我覺得縣衙里的建筑之類并無太多可欣賞之處,倒是其中的對聯有不少有些意思的,如果誰有機會到此一游,這個可以當作重點,還有點意思。 5:20分離開縣衙,又經過40分鐘車程,終于來到此行的目的地—西峽。 朋友早在那兒等候了,告訴我們馬上上山,住處聯系在龍潭溝景區的邊上一個農家旅館,離景區只有幾百米的路程。于是上山,朋友的車在前面帶路,我在后面跟著,因為跑山路少,不敢跑快,大概只有三四十碼的速度。天黑時分,大約7點鐘吧,總算跑完這段30來公里的山路,平安順利地抵達了旅館。 晚飯還是挺豐富的,都是山貨,有山韭菜炒雞蛋、山蘑菇炒肉、燒野豬肉、炒山雞,還有幾個忘了什么名了,酒也喝了不少。朋友的司機也喝了不少酒,我一再勸他不要喝,可他還是十分熱情地給我敬酒,碰杯。飯后送別朋友,然后休息。農家旅館雖說條件簡陋了些,但挺干凈的,也很便宜,一張床一個晚上只要10元錢。衛生間和洗浴都是公用的,也算方便。吃飯另點,多是些農家自己種植或采摘的干鮮菜,也不太貴。 第二天聽女兒說,夜里我睡得香極了,鼾聲如雷。 第二天:5月3日。 行程:五道幢—龍潭溝。 早上起床,喝了碗玉米糝,吃了個饅頭(這兒的饅頭真的好吃,面不是太白,筋筋的,帶甜味兒),就往五道幢去。旅館距景區大約五公里,十幾分鐘的車程。 幢在漢語里是一量詞,指一座房子或是一棟樓。這兒的五道幢好象是指五道山嶺。這個景區開發得時間應該不太長,設施還都是新的。門票45元一張,要說有點貴了。不過幾百公里都跑了,到了這個門口,不管多貴,也只有挺著脖子硬接這一刀了。再說了,這是你自己找上門來的不是? 從遠處看,五道幢是不相連的幾道山嶺,頭道幢可能是在最外面的緣故,山石風化得比較厲害,樹主要是長在山脊背上,不如我們在來的路上看到的山上植被那么好,但也正因為如此,顯得比較雄偉。 進得大門,在山路上行進有幾百米,到了一座吊橋。這是座吊在水面上的鐵索橋,大約長四五十米,有個很好聽的名字:一搖三晃橋。游人必須走這座橋過去,才能上頭道幢。我和老婆、女兒過橋時,搖搖晃晃的,走得小心翼翼,時不時還能聽到前后有人在大呼小叫的。這時我忽然心生別想,覺得這座橋如果有幅很好的對聯,不但可能吸引游人,也可使游人在過橋時略有收益呢!后來在爬山時真得想到了一聯,不避淺陋記在這里,以為引玉之用: 搖搖似人生,搖擺有定,愿諸君途中時時莫作無謂想; 晃晃如官場,晃蕩無常,請爾等橋上步步謹慎要三思。 過橋后,忽見前面的旅游團隊掉頭向回走來,打旗的導游說山上修路過不去。我們不知就里,還是想上去看一下,跑了這么遠的路,花了這么多銀子,不就是想爬個山嗎。于是繼續前進,到山路上一看,原來卻是幾個農民在山路上架了張網,上面還寫了一張告示,大意是開發商在此圍山修筑景點,幾年了他們連一分錢的補償都沒拿到。噢,原來如此。還是老婆會說話,她幾句話說得那幾個農民愿意放我們過去,這也是這里還沒有過度開發的標志:民風還算是比較淳樸吧。不過,我覺得開發商果真如此,那就太壞良心了,畢竟這山就是這些農民賴以生存的惟一資本啊!政府沒錢投資,于是請來民營資本,而商人們總是要賺錢的,于是農民就成了犧牲品。 伏牛美景醉游人 --南陽、西峽歸來漫記,兼作路書 上班的單調和枯燥使我早就盼望著五一長假,用望眼欲穿來形容也不為過,就等著這七天來好好地放松一下自己,當然,也要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啊! 序曲:去哪兒? 目的地是個關鍵的問題。我和老婆、女兒為這個問題討論了好多天,但是總不能一致。不過有幾個原則倒是統一了認識:人多的地方,不去;去過的地方,不去;太遠的地方,不去。 這是因為我們都想離開這個喧鬧的城市靜靜地呆上幾天,玩什么倒是次要的。當然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國內比較有名的景點,我們一家去得也確實不少了,也不想再湊這個熱鬧。 恰好朋友打來電話,約我們到西峽看看。女兒一翻地圖,西峽歸屬南陽,正好在河南省的西南部伏牛山下,估計這么偏僻的地方人肯定多不了(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個估計是相對正確的)。ok,就是它了! 五一長假開始,先是回家陪父母一天,又收拾行裝,做好出發的準備。 第一天:5月2日。 行程:鄭州—南陽—內鄉—西峽,約400公里。 清晨,一家三口稍做準備,于7點整離開鄭州,驅車前往第一站南陽。鄭州到南陽現在是全程高速,特別是許(昌)平(頂山)南(陽)那一段,路況好,車又少,跑個一百四五挺輕松的,當然,我是不會一直這么跑的,我們是出來休閑,不是參加f1的。 9:30,從南陽下了高速。我也是第一次跑這條路,原來許平南高速沒有修好時坐過一次大巴,從許昌上高速,當時跑了五六個小時,所以出發前想怎么也要3到4個小時。哪里想到這么快!于是臨時決定變更計劃,先到南陽白河邊玩一玩,再去舅媽家探望一下。 10:00左右,我們已經站在白河邊了。白河經過這些年連續不斷地治理,環境已經大為改觀,清盈的河水泛著微波,在陽光下波光粼粼的,和煦的風吹拂著岸邊的柳樹,細軟的枝條在風中婀娜地舞著,讓人感到心境格外的舒適與平和。岸邊有一群票友在樂聲中欣賞著曲劇,這是河南的地方戲之一,曲調剛強,唱腔率直,很有特色。在白河邊上拍了幾張照片后,去了舅媽家,中午一家人相聚自然少不了美食佳肴和吁長問短,此處按下不表。 午飯后又驅車踏上革命征程。近4點時來到了內鄉縣衙。這是最早發現的,也是至今全國惟一保存最完整的一個縣級衙門。隨著這幾年的開發,知名度不斷提高。我們到時,只見游人如織,人頭攢動,參觀的興致先去了一半,但想到主要是讓女兒了解一下過去的衙門,因為她是學歷史的,就毫不猶豫地掏出人民幣買了票,好象是40元一張。這個地方我在上個世紀的1997年來過,當時還處于原始狀態,除了中軸線上的建筑之外,其他沒有什么可看的。這些年兩邊又開發出不少新建筑,像監獄、典史衙之類的。我們蹭了一個團隊,跟著聽導游講解,但是導游講的實在一般,其中還有不少捕風捉影的附會之辭,聽了一會兒就離隊自己轉了。我覺得縣衙里的建筑之類并無太多可欣賞之處,倒是其中的對聯有不少有些意思的,如果誰有機會到此一游,這個可以當作重點,還有點意思。 5:20分離開縣衙,又經過40分鐘車程,終于來到此行的目的地—西峽。 朋友早在那兒等候了,告訴我們馬上上山,住處聯系在龍潭溝景區的邊上一個農家旅館,離景區只有幾百米的路程。于是上山,朋友的車在前面帶路,我在后面跟著,因為跑山路少,不敢跑快,大概只有三四十碼的速度。天黑時分,大約7點鐘吧,總算跑完這段30來公里的山路,平安順利地抵達了旅館。 晚飯還是挺豐富的,都是山貨,有山韭菜炒雞蛋、山蘑菇炒肉、燒野豬肉、炒山雞,還有幾個忘了什么名了,酒也喝了不少。朋友的司機也喝了不少酒,我一再勸他不要喝,可他還是十分熱情地給我敬酒,碰杯。飯后送別朋友,然后休息。農家旅館雖說條件簡陋了些,但挺干凈的,也很便宜,一張床一個晚上只要10元錢。衛生間和洗浴都是公用的,也算方便。吃飯另點,多是些農家自己種植或采摘的干鮮菜,也不太貴。 第二天聽女兒說,夜里我睡得香極了,鼾聲如雷。 第二天:5月3日。 行程:五道幢—龍潭溝。 早上起床,喝了碗玉米糝,吃了個饅頭(這兒的饅頭真的好吃,面不是太白,筋筋的,帶甜味兒),就往五道幢去。旅館距景區大約五公里,十幾分鐘的車程。 幢在漢語里是一量詞,指一座房子或是一棟樓。這兒的五道幢好象是指五道山嶺。這個景區開發得時間應該不太長,設施還都是新的。門票45元一張,要說有點貴了。不過幾百公里都跑了,到了這個門口,不管多貴,也只有挺著脖子硬接這一刀了。再說了,這是你自己找上門來的不是? 從遠處看,五道幢是不相連的幾道山嶺,頭道幢可能是在最外面的緣故,山石風化得比較厲害,樹主要是長在山脊背上,不如我們在來的路上看到的山上植被那么好,但也正因為如此,顯得比較雄偉。 進得大門,在山路上行進有幾百米,到了一座吊橋。這是座吊在水面上的鐵索橋,大約長四五十米,有個很好聽的名字:一搖三晃橋。游人必須走這座橋過去,才能上頭道幢。我和老婆、女兒過橋時,搖搖晃晃的,走得小心翼翼,時不時還能聽到前后有人在大呼小叫的。這時我忽然心生別想,覺得這座橋如果有幅很好的對聯,不但可能吸引游人,也可使游人在過橋時略有收益呢!后來在爬山時真得想到了一聯,不避淺陋記在這里,以為引玉之用: 搖搖似人生,搖擺有定,愿諸君途中時時莫作無謂想; 晃晃如官場,晃蕩無常,請爾等橋上步步謹慎要三思。 過橋后,忽見前面的旅游團隊掉頭向回走來,打旗的導游說山上修路過不去。我們不知就里,還是想上去看一下,跑了這么遠的路,花了這么多銀子,不就是想爬個山嗎。于是繼續前進,到山路上一看,原來卻是幾個農民在山路上架了張網,上面還寫了一張告示,大意是開發商在此圍山修筑景點,幾年了他們連一分錢的補償都沒拿到。噢,原來如此。還是老婆會說話,她幾句話說得那幾個農民愿意放我們過去,這也是這里還沒有過度開發的標志:民風還算是比較淳樸吧。不過,我覺得開發商果真如此,那就太壞良心了,畢竟這山就是這些農民賴以生存的惟一資本啊!政府沒錢投資,于是請來民營資本,而商人們總是要賺錢的,于是農民就成了犧牲品。 所幸的是,農民們的舉動成全了我們,使我們可以在一個極其安靜的環境里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想走就走,想坐就坐,山路邊還有石椅、石桌,喝著水,享受著清爽的山風,聽著樹的枝葉和著山風奏出的美妙樂曲,真有世外之想啊! 山上的路全修在山的脊背上,是用山石修的那種,不寬,但很好走。路邊是各種叫不上名來的樹木,再就是野花,黃的、白的、紅的,煞是好看。 向山下望去,一片綠色之中會兀地冒出一兩塊紅色來,那是房頂的顏色,當地農民都喜歡蓋這種紅屋頂的房子,色彩搭配得合理極了。陽光下一條明亮的帶子蜿蜒地伸展著,這自然是河了,昨天晚上在農家旅館的房間里,我還可以聽得到這條河嘩嘩啦啦的流水聲呢!河的邊上就是來時的公路,是311國道,好象是由欒川那邊過來通到陜西去的。 嶺不算長,我們一邊欣賞山上山下的美景,一邊走著說著,一會兒,該下山了。 下山的路是修在山邊上的棧道,鐵管鐵皮修成的,結實自然沒得說,只是缺乏了點山的韻味。走著向下看著,山下有一個不大的湖,邊上許多人像螞蟻般走來走去的。棧道上還不時能碰到橫在上面的樹,挺有意思。 當然,下山的方式不只一種,還有省力的,就是飛索速降和滑道。飛索是乘鋼索滑下去,每人35元,貴倒不貴,而且人在空中飛著的感覺一定很好,不過太刺激了,我們沒敢嘗試。再往下是滑道,每人10元,這種東西我在其他地方也玩過很多次,這次女兒想滑,我和老婆一前一后當保鏢,幾百米的距離,唰地一下子就到了,很省事,也很省力,美中不足的是很費鞋,如果再長一些距離,估計一雙新鞋就該報廢了。 下山的地方是二道幢,再往上爬也可以,但我們的時間和力氣都不允許,再加上聽當地人說那上邊還沒開發好,所以就免了。在湖邊盤桓一會兒,照相玩水,還看有人在攀巖,那叫一個險。然后順著溝里的河水邊上折回去走,經一搖三晃橋返回入口處。 看表,大約用了兩個多小時。 中午,在農家旅館用餐,點了山雞炒泉菜和山蘑菇炒肉,主食吃米飯,飯量比在家時稍增。 午飯后稍事休息,趁旅游團吃飯時我們就出發了,徒步去龍潭溝。這樣的好處是景點上游人會少一些。 旅館離龍潭溝真的很近,大約有三五百米。走路也不過十分鐘。龍潭溝是西峽開發較早的景區,聲名在外,是來這里的游客必到之處。門票45元一張。 龍潭溝的主要特點是水,景點有大龍潭、雙龍潭、黑龍潭等,據來過的人介紹景色是非常美麗壯觀的。但可惜的是五一時還不到雨季,今年的雨水又不大,所以水很小,我們沒有辦法領略它的雄奇和壯美,只好在不多的水里尋些捉魚的樂趣。只是在大龍潭那里還可以依稀想見水大時這里的如畫美景。 玩水之余,我們又爬到旁邊的山上,在濃濃的樹蔭下休息,山中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小鳥,大多都長著漂亮的羽毛。我還在一棵樹的枝杈上發現了一只小蜥蜴,正昂首瞪眼沖著前面觀察什么,身上的顏色是灰褐色的,背上有規則的黃色,很好看,急忙上前幾步,屏住呼吸用dc拍了下來,只是效果不太好,因為離得畢竟遠了一些,大約有五六米吧。 下午四五點鐘即回到了旅館,旅游團的游客們這會兒還在導游的指揮下轉悠呢,旅館里無其他人,我們沖了沖澡,回房休息,五點來鐘又駕車往十幾公里外的雙龍鎮去轉了轉,在山上這個鎮算是比較大的了,沿公路兩旁蓋的都是紅頂房子,整齊清潔,有山貨市場,可以購物。 晚飯后往旅館后小河旁游玩,至天黑方回。晚上開始覺得腿疼,一定是爬山的緣故了。 第三天:5月4日。 行程:灌河漂流—蝙蝠洞—西峽縣城。 早上醒來,覺得腿疼,上下樓梯時腿有點發軟。于是決定不去老界嶺了,轉而去漂流。 老界嶺號稱“中原第一峰”,海拔2200多米,離我們住處約40來公里,下了311國道后還有一段盤山路。山巔處據說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是一個避暑和賞玩的好去處。但是腿實在是不濟了,也只好忍痛割愛。 漂流的地方在軍馬河鄉,是灌河的一段。我們駕車行至雙龍鎮的雙龍碑向荷花洞景區拐去,翻過一座山,經荷花洞景區路口繼續往前,一會兒就來到了漂流的起點。 車剛進停車場,一位穿著整潔的男士湊了過來,問要不要人代駕車到下游去,要價30元,但沒有其他手續,只說把駕駛證押給我。后又說漂流的錢可以找人優惠,每人110元。最后說到一共350元,連票帶駕車都有了。可考慮再三,還是拒絕了。因為把車交給一個陌生人風險實在太大,又沒有其他的協議什么的,萬一出事太劃不來了。于是買票,每人128元,還簽一協議,上面主要是安全事項,大致的意思就是游客什么都不要帶,翻船之類的事景區沒什么責任等等。到這時候你就沒有可選擇的余地,否則你就別參加漂流。所以也沒仔細看,簽了。完了領到三套救生衣,又花6元買了三件一次性雨衣,換上自帶的拖鞋,ok,上船。 漂流的船是橡皮舟,可坐五六個人,每船上有一船工掌舵,我們三口和別人拼了一個船,船工又交待了兩句注意事項,漂流開始了。 由于沒有到雨季,水不是很大,所以漂流少了很多刺激,也短了一截子漂程,水大時可以漂19公里,現在則只能漂12公里。整個漂流需2個小時左右。有“中原第一漂”之稱。 剛一漂出就遇到一個灘,水流較急,激起的浪花直入船中,我們的神經一下子興奮起來。可是再往下就平緩得多了,有不少水面平靜得船幾乎走不動,讓船工多費了不少力氣。漂流途中兩岸不時能見到賣水槍、水瓢的農民,女人、孩童居多,她們友好地向我們打招呼,有的還善意地用水槍向我們掃射,企圖把我們拉下水。 慢慢地,船聚得多了,由于缺少其他刺激,于是喜愛窩里斗的人們開始把水槍指向自己的同類,進而蔓延到其他人,也不管認識不認識。最有代表性的動作是,好戰一方舉起槍或瓢向來船示威,如果對方不反對那就開戰了,有的則狡猾些,先是表示不打,到近了,突然從船中拿出武器向對方進行攻擊。人們盡情地潑啊,打啊,渲泄著自己的情緒,把一切其他的事情都拋在了腦后。 我們屬于良民船,既沒有攜帶武器,也不打算向任何人發起攻擊,而且不管見到誰都是笑臉相迎,偶爾遭遇攻擊也是用外交手段解決,所以一路無大事,主要的心思放在了欣賞兩岸風光上。 應該說伏牛山的植被在河南境內算是比較好的,不像一些北方的山到處是裸露的山石,或是風化得特別厲害,有的山簡直就是不毛之地。這里的山基本是綠色的,放眼望去,山上除了綠就只有一種白色的花引人注目,好似萬綠叢中一片白,只是不知道那花的名稱,船工也不知道。河道兩旁時不時地可以看到成片的蘆葦,還有彎著腰的柳樹,那是因為每年水大時沖著它們,使得它們不得不彎下腰去,順從地指向水流的方向。 水很清,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的卵石,水稍淺的地方還能看到水中嬉戲的游魚。我把腳放到水中,享受著水的涼意帶給這雙疲勞的腳的些許快感,有時還能感覺到腳被水中的什么東西碰撞、咬嚙,真的很舒服。 過灘了。又過灘了。反正也不太險,過灘過得我們已經麻木了,也再沒有了初次過灘時的興奮。途中最險的一個地方是在一道壩上,那里人為地筑起了一個寬大的“滑梯”,船從梯上滑落,快感和刺激自然倍加,算是達到又一個高潮吧! 不知不覺之中,十幾公里水路被我們漂在了身后,在經歷了一個最大的拐彎處之后,我們看到了漂流的終點。此時,我的衣服尚好,而褲子則濕了大半。 于是,上岸,乘漂流公司提供的車返回起點停車場。這時候更感到沒讓人代駕的正確,這一段山路其險無比,坡度非常大,彎道又多又急,不熟悉的人駕起車來肯定會難度不小。20分鐘后抵達,然后更衣,開上車,向漂流的方向說bye-bye,走人。 下得山來,已是中午時分,朋友熱情地帶著我們驅車近20公里,跑到淅川縣一個叫朝陽溝的農家飯店,那里雖說挺偏僻的,但一進到院里發現就餐的人還不少,這家飯店的特點是你可以在院子里隨便一個什么地方支桌子用餐,我們選了院子中間一個太陽傘下面,有一群人把地方選在了一大片竹林里面,卻是很別致。 下午,我們去了蝙蝠洞。這個洞本身并沒有什么太奇妙的地方,但里面聚居了據說有十余萬只蝙蝠,因此而得名。門票是每人30元。進洞以后和其他地方洞內導游沒什么區別,里面凡是有燈光照著的地方導游就會附會出一篇解說辭來,讓人的想象力隨著她的思路馳騁。不過有的地方還確實像那么回事,印象里比較深刻的是一處叫雄獅倒懸的地方,經導游一指點,那只雄獅確實獅尾朝天,獅首用力地昂起,宛然活的一般。還有就是一處叫演武廳的空曠之處,頂上墨黑一片,全是掛著的蝙蝠,個別的受了驚嚇,撲愣愣地飛了起來。最讓人難忘的是一個叫將軍冠的景點,導游講完了一個小伙子想站在那個碩大的冠下面試試將軍的感覺,結果從那冠中竟飛出一只蝙蝠來,著實把那小伙子嚇了一跳。 從潮濕涼爽的洞中出來,原本還想到寺山公園轉轉,看看那上面的廟宇,只可惜腿不作美,不想登山了,于是作罷。總結兩天來的游玩,用八個字概括:爬山,進溝,玩水,鉆洞。雖然時間不長,但卻面面俱到。 晚宿縣城里剛開業不久的中州國際飯店,條件很好,在縣城一級應當算是一流的了。其對面的大廣場,令人印象深刻,有這樣一方可供人們休閑的地方應當是西峽人民的福氣。 第四天:5月5日。 行程:西峽—南陽—鄭州。 清晨,天氣陰得很重,昨天預報說全省有中雨,局部有大雨或暴雨。我們告別朋友,仍舊沿312國道,踏上了返回的路。 路上很順利,從西峽到南陽120公里,走了近2個小時。到南陽見時間還早,也沒有要下大雨的征兆,便直接拐到北京大道,走臥龍崗下面的一條路右轉,不遠處便是漢畫館了。之所以到這兒,還是想讓學歷史的女兒多了解一些知識。 漢畫館相對于臥龍崗來說,來的人要少許多,門票20元,應當說還算公道,畢竟這里的館藏文物都可以說是國寶級的。 漢畫,主要是漢代時墓藏中的石刻,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出土,但以南陽等地的質地和品相為好。館里展出的畫象石數量不少,質量也大多不錯,特別是其中出土于南召一座墓藏中的石門,上面的朱雀、白虎和武士栩栩如生,顯示出高超的工藝水平。還有一些刻有羽人戲龍、羽人搏虎、斗獸、女媧等圖案的畫像石,其石刻的線條圓潤流暢,人物表情生動自然,說明其時的石刻水平已經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下午1:40,我們的車從南陽上了高速,路上除了在平頂山到許昌一段遇有較大的霧之外,沒有碰到大雨什么的糟糕情況,用了2小時50分鐘跑完了這段240公里的路程。將近5點時我們安全抵達鄭州家中,結束了這次印象美好的出游。查看公里表,共計行駛了1050公里。 總的感受:西峽因地處河南西南一隅,稍嫌偏僻,故游人稍少,而其景區多沿311國道而開發,道路情況良好,出行十分方便,所以是比較理想的休閑游之地。不愿意去喧鬧擁擠的景區的朋友一定會在這里找到理想的休息游玩之處。且這里的景區開發尚在起步階段,民風淳樸,山民們大多很熱情友好,可以使人們保持游玩中的良好心情,這一點也很重要。 一點建議:如果能夠在六七月份去,會因為水量大而使許多景點增輝不少,如龍潭溝,漂流起來也會有更多的刺激和情趣。再就是吃住可以盡量地選擇在山上的農家旅館,可以節省不少吃住、交通方面的銀子 。
關鍵字: 內鄉 南陽 去哪兒 老婆 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