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登方山
今年的夏季是個多雨的季節。近一時期,每每計劃外出,查看天氣預報總是有雨。因天氣原因沒有外出已很長很長時間了。習慣行走,一但不出行,渾身就不舒服。 再也忍耐不住,和幾個驢友商量,近期一定要出去走走,即使下雨。考慮眾多因素,我們把目標鎖定在附近的西林場。西林場的全稱是:義馬煤業集團曹家窯林場,地處三門峽市南30公里的陜縣西張村鎮。林場面積7。8萬畝,屬國家黃河中上游天然林保護區,目前正在創建摩云山省級森林公園。此處的山是秦嶺余脈,海拔在860--1456米之間。(一)原打算小規模出行,誰知帖子一發,響應者眾。7月28日,二十多個驢友分乘三輛車自駕前往。真爽、逸人分別率一面的,6:30早早就出發了。我和黑土地等10人乘面包車早8:00出發。待我們趕到,他們在澗里水庫已等候多時。西林場到底是咱義煤的林場,老黑、神韻、真爽等在這里,認識很多人,來這兒,他們說:有走親戚的感覺。一到,林場的同志就安排好向導,給我們帶路,陪我們爬山,并一再交代:爬山后到林場用餐。 西林場,老黑來過多次,去年義馬的眾多驢友還在這里搞過休閑fb游,這次同行的驢友中就有多人來過。我來西林場是第一次。因來的是林場,臨行,我沒帶登山鞋,只穿了雙沙灘鞋,一條短褲,沒有多做準備。 10:30,在向導老范的帶領的下,我們一行浩浩蕩蕩開始進山。說是進山,其實是在一開闊平坦的溝谷中行進。溝谷中有條奔騰的小溪,小溪邊是成片的菜地,菜地上有條3-4米寬的路。路況車也能通行,我們好長時間沒有長距離徒步行走了,坐了近兩小時的車,都不愿再坐,我們就撒開褪溜了起來。 沿豐家溝村,一路向里。山腳下,不時能見幾戶人家。途中詢問老范,今天的計劃。老范說:“領導有安排,讓走護林帶,護林帶路好走,饒到觀測臺后,返回林場”。我和老黑就問:“這里的最高峰是那?”,老范說:“是方山”。老黑說:“那咱們就登方山吧”。老范吃驚地說:“有幾十里,遠著哩,你們有老頭、婦女,爬不上去”。老黑又問:“你上去過沒有?”,老范自豪地說:“我當然上去過,這里那一個山頭,我都上過”,老黑說:“我們不想走好路,只要你能上,我們也能”。趕上先行的隊伍商量,大家異口同聲:要登方山。(二) 村盡頭是兩溝的岔口,我們右拐進入另一溝中。溝口有第四護林區的標志牌,由此,我們真正進入山林。放眼山林,滿目皆翠,不顯眼的蜿蜒小路,全被淹沒于碧綠的草叢之中。每次出行,我習慣走在最后,一來能照顧拉下的人員,二來我可以自由自在細品山林。雖是萬綠叢中樹梢頭也有幾片紅葉相隨,綠草叢中也散落著各色各樣的山花。蠻有情趣的兩個好,不時采頡幾朵,掛在肩頭,一臉悠然自樂,脫凡超俗的神情。 近期一直有雨,這個七月的最后周六,雖沒有下雨,但天色陰沉,濕熱之氣充斥整個山林溝壑,好在沒有濃云迷霧。溝內滲流著渾濁的溪流,路不算太泥濘。我們順溝逆溪而上,不多時,同行者有的早已大汗淋漓,開始光膀前行,只穿短袖、短褲、沙灘鞋的我行至此,還滿是輕松愜意。 12:00多,我們在溝中吃行動餐,略做休整,繼續前行。遇岔口向右,開始爬山。這時已分辨不出那里是路,二十多人分成了幾隊,從不同的幾個地方只管向上攀。坡度要有70多度,坡上石少土多,松軟打滑,不時還有碎石滑落。攀爬這段山坡,幾乎都是四肢并用,撈枝拽樹,沒有穿登山鞋的我,走起來,要比大伙艱難一些。 1;00多,登上了山脊。山脊只有2-3米寬,如魚背,兩側樹木高大茂密,林間散布許多野生的韭菜,女同志們很是興奮,把背包仍下,就慌忙拽起了韭菜。聽向導講,這里離山頂已不遠,下山時還要經過這里。一些不想登頂的驢友,就就地休息,順便采起了韭菜。 我們想到頂的十幾人,緊跟向導,向左沿山脊一直向上。說起來很近,走起來我感覺不是想象的那么近。一路上我都沒有怎么出汗,帶的水幾乎就沒有喝,這段路竟使我氣喘吁吁。山脊上土質松軟,我的鞋里滿是泥土,走起來很是難受。我沒有想到要爬山,不然我決不會穿個沙灘鞋。好在鞋的質量不錯,經起了這次考驗。 愈往上走,山韭菜愈多,整片整片的,就好象進了誰家的菜地,韭菜長得也很是碩壯,停下來,隨手幾下,就是一大把,伙伴們爬著爬著就采起了韭菜。走到一用紅漆標有數字的地方,向導不再走了,說:再向上一點就到了。再向上路更難行,得在林條枝蔓間貓腰鉆拱,磕磕碰碰,扯扯掛掛,2:00終于到了山頂。 立于方山頂,環顧四周,天色陰沉,一片蒼茫。如是晴日,在此可南望伏牛山,北眺三門峽市區,它是三門峽轄區南部僅次于甘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456米。雨后的山林間到處彌漫著飄渺的水氣,似青紗,遮掩了大山的身姿。山頂的其它三面皆為懸崖峭壁,登方山,只有我們來時的一條路。 山頂很小,站立不下幾人,山頂的韭菜更多更壯,真爽不大一會兒工夫,就拽得拿不住。 下山是按原路返回的,直直得一條山脊,雖知竟走錯了路,到現在我還沒有想通。向導早下去和沒上山的人員回合,我和老黑、綠衣、神韻、山澗猴一路,感覺走得也是山脊,走著走著,找不到來時的腳印,才明白是不是走錯了路。通過呼喊,聽聲音判斷,我們應向右行。在我們后邊的逸人、真爽們也照直走錯了路。再去爬方山的驢友一定要注意,下山時盡量靠右行。如靠左走,有可能會下到另一溝底。 繞著山腰向右十幾分鐘,方見了多寬的山脊。不多時與大部隊回合,休整片刻,在向導的帶領下,我們向右沿一道山梁回返。同行的驢友大多大包小包地掂著在山上采的戰利品。(三)下山,依然是走在山脊上,只不過是另外一道梁。這道山梁沒有高大的樹木,全是灌木,視野較好,我們也能看清山巒的走勢,在大山之中,我們根本辯不出方向,行走主要看山勢。這灌木時高時低,我們常常被淹沒在綠色的汪洋中。行至一開闊處,回望方山,她端莊沉穩,傲然屹立,全貌展現無余。而我們登時身處方山之中,唯見林木,全然不知真面目。方山幾乎沒有什么美景,若說景致,只有我們下山的這段山脊。這段山脊很長,似巨龍臥伏,而方山恰如高昂的龍頭。對于我們這些行者,我們不再乎沿途的風景,更在乎在戶外的心情。只要能到大自然中近距離接觸山林,觀其秀色,呼其氣息,就夠了,足夠了,我們從沒有奢望。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就足讓我們滿足、感動。 還是右轉,從山脊上開始下溝,林木漸多漸大。走在最后的我,留意起了山林中的植物。來前看了一些資料:西林場的森林覆蓋率達95%,植物有2000多種,其中國家保護的植物和具有觀賞性的植物100余種。我對植物知之甚少,雖然也翻看過《本草綱目》,到野外能認出的植物也不過幾種。剛進山時見過野生薄荷、草莓等草本植物,灌木類的植物連翹、山茱萸等,喬木類的漆樹,野生的小雜果棗、桃、梨、柳隨處可見。買本植物圖譜,多認識一些植物,每每到山林,我都有這樣的想法。 下到溝里,順溝而下。此溝較我們進山的溝平緩,溪水也大了許多,大家見水多洗臉擦汗,我則跳入溪流沖洗泥濘不堪的褪腳。急著到水庫游泳的逸人、神韻、一戒在前走得飛快,幾個女同志被拉下很遠。我不緊不慢地走在后邊,一個人自我陶醉于荒野山林溝壑。見一束花,尋一方石,采一朵蘑菇,撫摩一下小草,盯看一片紅葉發呆,不也快哉。 出溝的路只有一條,不再擔心迷路,順溝徑直走就是了。有幾處溪水漫到路上,別人繞行,我則趟水而過。小時候每遇下雨,就赤腳跳水,這樣的機會,現在很是難得,這樣的心境也少有,有了豈能放過。黑土地率大部隊在出溝處等待,所有隊員趕上,5:00我們在林場第三護林區的標志牌處出山。此行我們走了兩條溝,爬上了方山,繞了整整一個圓。 林場的一位女同志早在車邊等候,我們趕到澗里水庫,林場的領導也在等待。同行的驢友中有多個冬游隊員,見水自然要暢游一翻。

關鍵字:
天氣預報 目標 驢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