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習俗
監利一帶民居,分鄉村民居和城鎮民居兩大類別,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又相類同,基本格局仍取四合院樣式。
鄉村民居。大門后面是門廳,通常置放石臼、風車等碓舂器具;天井兩側是廂房,是子、媳居室。正房為三開間,中間是堂屋(明間)兩邊為正房(暗間),左側正房是祖父母臥室,右側正房是主人夫婦臥室。左右廂房與正房間各留有過道,左側通牛欄,右側通廚房,屋后置廁所。在屋后水塘與房子之間,是竹園和菜地。竹林既可遮陽擋風,又可將青竹砍伐上市交易或編織竹器。是一種相對完整的家庭經濟格局。
城鎮民居。多取四合院結構,臨街房屋第一間通常為店鋪,開間為三間,中間是穿堂,兩邊房屋為店堂,當街設梭門,門板可拆可裝,以便開門營業。穿堂之后,設一道封火墻,穿堂與封火墻之間,通常以亮窗銜接。封火墻正中的大門后,常設影壁,以防外人窺視內宅。宅院天井用青石板鋪設,左右廂房臨天井一側的房檐伸出以為兩檐。堂屋臨天井一側裝格式房門,正房結構呈長方形,臨天井一面裝配窗扇以采光通風。堂屋用板壁隔成,閣樓的樓梯設于堂屋后面,樓梯下隔成一小間稱后廂房。如此數進相聯,組成整幢住宅。后院常有水井,廁所和廚房設于后門兩邊的廂房之中。整幢房屋大進深,多天井,對稱布局。夏天各進間屋室因有穿堂相通,涼風習習;冬天則因有外墻環護,寒風不易侵襲,故有“冬避風,夏陰涼”的優點。
關鍵字: 四合院 建筑 監利